课程改革政策过程:概念化、审议、实施与评价——国际经验与本土案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系统的课程变革引发了政府和国家对课程改革的广泛参与和投入,各国政府纷纷从国家层面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课程改革方案、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然而,受到课程研究历史发展和学科规范的双重制约,课程政策研究一直是课程研究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虽然各国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人们对于课程改革政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政策过程运作遵循何种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哪些因素影响政策过程的建构、如何理解政策过程的内部结构和权力关系等一系列居于改革实践核心的政策问题却鲜有深入地探讨,有关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基础性研究极度匮乏。这不仅反映了课程研究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缺,也显示出了政策实践的随意性和经验主义,更进一步加剧了政策过程的非公开性和不明晰的黑箱状态,极大地制约着课程改革政策实践进程。研究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深入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内部流程和机制,从整合性的视角(连贯综合地看待课程改革政策从问题概念化、到政策审议、实施和评价的一系列过程)拓展有关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一般认识,考察课程改革政策在现象形态(行动准则和指南)、本体特质(权力和利益关系的政治博弈过程)和实践特征(实践中的变更性和发展性)等层面上的不同表现,以颠覆传统的课程改革政策观,将改革政策过程看作是在具体情境中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的跨文化比较确立了关于政策过程分析的一般理论框架,并运用这一阶段分析框架分析我国文化背景、政治传统和制度条件下课程改革政策运作的一般流程和运作形态。为了实质性地探究我国课程改革的政策过程,研究深入各个关键的政策过程阶段,依照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的三条线索对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机构流程、组织形态(工作方式、权力关系等)、文化特征、潜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意在深刻挖掘我国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意义内涵。最后,为了回归对于改革政策过程的整体性认识,研究对改革政策过程的综合性特征进行再抽象,将我国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理解为一个再情境化的过程、一个赋权增能的过程和一个话语斗争的过程。总而言之,研究依托改革政策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本土课程改革政策过程进行了重新的经验分析和意义建构,深入解析政策过程在我国特殊政策场境下的运作特征和问题。研究不仅为课程政策过程的理论研究积累了中国经验和知识,也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我国课程改革政策实践的可能设想,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其他文献
创造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创造教育能力对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认识创造教育的含义和特征,辨析创造教育认识上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课程内容陈旧单一、体育场馆和器材匮乏、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等方面。可通过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内容多样
我国教学艺术研究在研究方法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研究者观念上的误解以及研究工具、研究人才的缺乏造
心脏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听诊是对心脏疾病进行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心电图、超声心电图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传统的心音听诊器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黄芪多糖高剂量治疗组(NH组)和黄芪多糖低剂量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冲击的时代,企业文化以文化的力量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促进企业持久发展的内驱力。新疆企业应该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翻译的作用越来越大,口译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有关交替传译笔记的文献,发现就笔记语言的选择有很多论述偏于主观臆测
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受到来自排除规则本身及其运行环境的双重羁绊。对非法证据的严苛界定,对瑕疵证据的泛化解释,对重复取证的立法宽容等,使得在规则层面上"排除成为了例外"
本文以张大千和刘海粟的泼彩山水画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研究和平行比较等方法,就二者泼彩山水画风格特征、画风成因、艺术个性、艺术思想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力图从张
祭祀活动在古代人的世界中占有怎样高估都不为过的重要地位,在国家、政治领域,由帝王垄断的最高规格的祭祀大典——郊祀、封禅——在建构帝王个人权威,建构政权合法性、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