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关,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3%-4%,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生率不断上升。老年患者一般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而以往的保守治疗如骨牵引要求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因此保守治疗的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死亡率为6.1%~34.6%。临床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但一年内的死亡率也高达8.5%。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老年人粉碎型粗隆间骨折对手术要求比较高,而合并的内科疾患又进一步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探讨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缩短手术时间、保护周围软组织、术后良好的功能恢复等方面从而降低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是目前治疗此类骨折所追求的目标。目的:对于粉碎型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解剖复位是前提,牢靠的内固定是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复位效果、内固定稳定程度是决定手术成败的两个关键因素。目前,粉碎型粗隆间骨折的固定材料一般选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固定效果好,然而在如何进行解剖复位的复位技巧方面研究的尚少,鉴于此,本课题主要探讨离合手法联合撬拨复位LCP内固定治疗粉碎型粗隆间骨折的复位、固定技巧和原理,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向医学工作者介绍这种临床手术经验,并在临床上得以推广,最终到达有效降低粉碎型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以离合手法联合撬拨复位配以LCP内固定治疗粉碎型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5例,其中A2.1型12例,A2.2型10例,A2.3型13例。记录手术时间和C臂透视机使用次数,并在C臂机透视下评估复位效果、评估半年后骨折愈合情况、通过患髋Sanders评分来评估患者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分钟;平均使用C臂透视机四次;透视机下可见内侧和后侧骨皮质都恢复了完整性,颈干角基本控制在135°左右,前倾角都保持在12°左右,而且复位后的角度丢失发生率甚小,说明骨折均已达到解剖复位;随访半年,骨折均愈合;Sanders评分:优10例,良22例,差3例。结论:运用离合手法联合撬拨法进行复位配以LCP内固定在治疗粉碎型粗隆间骨折中,复位效果确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C臂透视机使用次数减少,临床效果佳,复位技巧简便实用。此复位技巧是根据骨折畸形和移位特点而针对性设计的,有效整合了中医传统正骨手法特点和西医有限切开复位技巧,是一种可以指导临床、值得推广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