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多糖的生物活性,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功能性多糖,而对于红松松塔多糖却鲜有报道。红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材料资源,为了填补红松松塔多糖研究上的空白,本文对松塔多糖的生物活性及改性方法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水提醇沉法提取松塔多糖,并对其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和硫酸酯化改性的研究。以提高红松松塔多糖的生物活性为目的,优化了羧甲基化改性方法和硫酸酯化改性方法的工艺条件,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对羧甲基化方法进行筛选发现,一次加碱法改性后的多糖得率为27.54%,而连续加碱法为8%,因此本研究采用一次加碱法对红松松塔多糖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对一次加碱法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优因素为改性时间4h,改性温度40℃和一氯乙酸用量0.6g。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改性时间4h,改性温度50℃,一氯乙酸用量0.8g。同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多糖进行取代度测定,并且对比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化松塔多糖的抗氧化性,发现当改性多糖取代度在0.44-0.45之间时,抗氧化性效果较好,最高达到30%左右。本研究对硫酸酯化方法进行筛选发现,浓硫酸法多糖得率为50%,而氯磺酸-吡啶法为40%,因此本研究采用浓硫酸法对红松松塔多糖进行硫酸酯化改性。对浓硫酸法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优因素为改性时间0.5h,浓硫酸加入量10mL和硫酸铵用量0.175g。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改性时间0.5h,浓硫酸用量12mL,硫酸铵加入量0.175g;对不同取代度的硫酸酯化松塔多糖进行抗氧化性比较,结果发现硫酸酯化多糖抗氧化性随着取代度的升高而上升,最高达到60%。最后,将所得羧甲基化松塔多糖和硫酸酯化松塔多糖与原多糖进行抗氧化性效果对比分析,发现硫酸酯化改性多糖的抗氧化性最好,其次是羧甲基化松塔多糖。两种改性方法对红松松塔多糖的生物活性均有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