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三功能蛋白α亚基在脂肪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zhang_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线粒体三功能蛋白(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MTP)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一异八聚体酶复合物,由4个α亚基(MTPα)和4个β亚基(MTPβ)组成,参与脂肪酸β氧化(Fatty acidβ-oxidation,FAO)循环反应的最后三步催化反应。近期研究发现MTPα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肥胖于本质上是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和/或体积增大的状态;后者即脂肪细胞肥大是甘油三酯在胞质内过多积聚所致;而脂肪细胞数目,即脂肪分化,是指由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生成更多成熟脂肪细胞。目前MTPα在肥胖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尚未揭示,在脂肪分化中的作用尚未阐明。因而,本研究聚焦于MTPα在脂肪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方法采用MDI三联法诱导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构建体外脂肪分化模型来观察脂肪分化过程中MTPα的表达情况;用sh RNA慢病毒(GV248)转染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构建MTPα敲减的稳转前脂肪细胞株,用过表达慢病毒(GV358)转染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构建MTPα过表达的稳转前脂肪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WB)分别检测MTPα及脂肪分化关键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分化过程中3T3-L1细胞内脂肪滴形成情况;从而探究并进一步明确MTPα在脂肪分化中的作用。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QPCR检测MTPα敲减和过表达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中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改变情况;另一方面在诱导MTPα过表达的前脂肪细胞进行分化的同时使用SIRT1抑制剂EX-527处理细胞;进而阐明MTPα在脂肪分化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基于体外实验结果,我们采用在体成脂肪分化模型,即将MTPα过表达(ov MTPα)或阴性对照病毒(ov CON)的3T3-F442A前脂肪细胞(1×107)经皮下注入6-8周龄裸鼠背部种植5周左右形成脂肪垫;通过H&E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种植脂肪组织在体脂肪分化情况和新成脂肪组织中MTPα和SIRT1的表达,进而验证在体情况下MTPα在脂肪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果首先,我们发现随着3T3-L1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进行,MTPα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逐渐升高,由此我们推测MTPα可能在脂肪分化中起了一定作用。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我们构建了MTPα敲减的3T3-L1前脂肪细胞株并用MDI三联法诱导其分化;QPCR和WB检测结果均显示在分化过程中MTPα呈持续敲减状态;与对照组比较,MTPα敲减组分化第8天3T3-L1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多,且分化中晚期C/EBPα、PPARγ和FABP4的表达显著升高;该部分实验结果表明MTPα抑制了脂肪分化。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结论,我们构建了MTPα过表达的稳转3T3-L1前脂肪细胞株并诱导其分;与对照组比较,MTPα过表达的3T3-L1细胞于分化第8天脂滴明显减少,且C/EBPα、PPARγ和FABP4的表达显著下调。接着,我们发现过表达MTPα的3T3-L1细胞中SIRT1的表达显著上调;加上以往研究发现SIRT1在3T3-L1前脂肪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中均起了抑制作用;于是,我们推测MTPα可能部分通过促进SIRT1的表达来抑制脂肪分化。为验证这一推测,我们在诱导过表达MTPα的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分化的同时使用SIRT1抑制剂EX-527处理细胞,结果显示,EX-527并没有影响MTPα的表达,但明显抑制了SIRT1的表达,同时补救了过表达MTPα导致的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障碍。同时,我们还发现增加3T3-L1前脂肪细胞中MTPα表达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Cyclin B1,Cyclin E1和IGF-1的表达明显下降。最后,我们借助在体脂肪分化模型,研究MTPα于在体脂肪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新成脂肪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转染对照病毒(ov CON)的3T3-F442A前脂肪细胞分化良好,形成正常的脂肪细胞;而转染MTPα过表达病毒(ov MTPα)的3T3-F442A前脂肪细胞出现分化障碍。用MTPα和SIRT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ov MTPα组新成脂肪组织中MTPα和SIRT1表达呈强阳性(胞质和胞核分别染为棕褐色);而脂肪细胞分化良好的ov CON组新成脂肪组织中MTPα和SIRT1表达明显较低。研究结论在体外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TPα起了负调控作用,该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细胞内SIRT1的表达来实现的。在体内生理性环境中,MTPα也可部分通过促进SIRT1的表达来阻止脂肪细胞的分化。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哮喘疾病CD4+T淋巴细胞中T细胞活化衔接子(linker for activation of T cells,LAT)、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的表达以及PLC-γ1的磷酸化活化状态,探讨其在CD4+T细胞分化中作用,以及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小鼠动物模型,通过气道激发实验
第一部分三维CT重建在成人DDH髋关节解剖参数测量及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目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骨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是治疗DDH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计算机对DDH患者髋关节进行3D重建并进行解剖形态学参数的测量,全面、综合的评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类型及程度,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术设
目的比较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不同b值组合之间峰度系数(Kurtosis coefficient,K)与弥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的差别,并筛选出适宜乳腺癌评估的最佳b值组合。探讨DKI对良恶性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并同常规弥散加权成像比较,评价两种技术对良恶性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评估浸润性乳腺癌弥散峰度成像参
皮瓣的应用在整形外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1989年以来,穿支皮瓣技术的出现引领现代整形外科进入一个更高的领域。但是穿支血管具有显著的解剖变异性,限制了穿支皮瓣应用的准确性和随意性,并最终影响到修复效果。因此,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最佳穿支血管的选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1)穿支血管的定位:血管位置、口径、在皮下组织及肌肉内的走行路径等;(2)穿支血管可供养皮瓣的范围。针对以上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探讨LAT-PLC-γ1对T细胞的分化调控及其可能相关机制,以及就哮喘中LAT对调节性T细胞分化影响进行相关研究。方法:(1)构建LAT质粒,基因测序检测LAT质粒内c DNA序列正确性。(2)使用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构建哮喘小鼠模型,滴鼻法体内转染LAT质粒,Real-time和Western blot检测LAT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确定转染时间节点。(3)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
研究背景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介导了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NEA)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IL-6诱导STAT3磷酸化,是调控na?ve 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的关键;SOCS3是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负反馈调节蛋白。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HO-1)可以抑制Th17细胞分化,进而减轻Th17细胞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但是HO-1抑制Th17细胞分
研究目的: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建立了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小猪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ISR)模型。质谱检测发现,在糖尿病小猪模型中,发生支架再狭窄组的冠状动脉组织中的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的含量要显著高于非支架再狭窄组。因此,我们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HMGB2蛋白浓度与支架再狭窄是否有关。同时,通过小鼠股动脉损伤模型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体内和体外探究了HMGB2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方法和结果:25
目的: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是糖酵解过程产生的一种活性二羰基分子,也是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前体物质,可能参与糖毒性对β细胞的损伤作用,为明确细胞内MGO在介导高糖损伤胰岛β细胞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拟通过体外实验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观察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经高糖刺激后胞内MGO来源的AGEs(MG-H1)水平和乙二醛酶1(Glo1)表达的影响;观察MGO清除
研究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征的转变,探究常用影像学检查在甲状旁腺病灶定位诊断中的优缺点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治疗的共597名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000-2010年与2011-2015年先后两个时间段中PHPT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的差异。使用一整套的精神心理学量表,评估PHPT患者的认知情况并与正常对照比较,了解
目的:总结垂体柄增粗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垂体柄增粗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构建肿瘤与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从而辅助临床诊疗工作。方法:1、针对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住院诊治的PST患者共计26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临床资料并对其人口统计学、临床症状、内分泌功能、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程度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2、针对2012年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