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鱼类生态系统影响巨大而备受关注,然而对陆地的淡水养殖涉及不多。我国是全球淡水养殖最大的国家,研究气候因素对我国水产养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974-2015年的统计数据,849样点企业的投入、产出和损失数据,以及全国1974-2015年800多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中国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气候因素。量化温度和降水对我国25种淡水养殖鱼类的产量、损失量、投入费用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淡水鱼类养殖业饲料消耗的水资源消耗。基于鱼类成本收益分析,建立我国淡水鱼养殖业的经济收益模型。研究结果如下:(1)1974-2015年鱼类总产量的小波分析表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淡水养殖产量在5-10年、10-20年、和25-32年的时间尺度上具有协同的周期震荡规律,表明温度波动与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产量波动周期一致;2003-2015年,25种鱼1-8年不同尺度下产量小波方差和气象参数(最高温、最低温、降水、暖日数、冷日数)波动方差具有较好的的线性回归关系,Adj-R2范围为0.51-0.99,其中有23种鱼类对气温的变化敏感,是鱼类产量波动的主导因素。(2)25种淡水养殖鱼类产量与气温的回归分析表明,年最高气温每升高1℃,中国淡水养殖鱼类产量升高15381 kg ha-1 yr-1;其中13种鱼类回归系数为正值,3种鱼类回归系数为负值,回归系数范围-3992-6011 kg ha-1 yr-1℃-1;鳗鲡产量受温度影响最大,鲟鱼的回归系数最小,年最低气温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与最高气温产生影响的回归系数符号一致。(3)相对历史30年平均气候,最低气温偏差值每升高1℃,淡水养殖鱼类饲料消耗的水足迹降低10236[2363,(-14433,-6685)]m3 ha-1 yr-1;每公顷淡水养殖鱼类的月投入费用升高763元,其中苗种费用占比为93%。淡水养殖鱼类的总收入会随着气温升高而升高,而最高气温偏差会使中国淡水养殖鱼类总收入亏损,最高气温偏差值每升高1℃,中国淡水养殖鱼类总收入亏损5.30×1010[1.0×1010,(-7.0×1010,-3.7×1010)]元。研究结果,为养殖产业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并为中国淡水养殖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引导方向,对减少水资源损耗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