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雷帕霉素(rapamycin,RPM)是一种由三十一元环组成的三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见Fig.1,主要由吸水链霉菌发酵产生。雷帕霉素最初确定为一种抗真菌抗生素,随着对此类结构化合物免疫抑制和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目前,雷帕霉素已被成功开发为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以及新型包衣涂层药物,用于涂层支架,防止心脏血管再狭窄。以雷帕霉素为基本结构单位进行其衍生物的药物合成的研究,使该类药物在抗肿瘤和基因治疗方面展现了更为深远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雷帕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为研究对象,以提高雷帕霉素的发酵水平为研究目的,围绕菌种保藏特点、遗传育种改造、发酵条件优化进行了系列研究。
方法:
1、针对雷帕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进行菌种保藏方法研究。
2、对出发菌种进行菌种特性考察,研究总结菌落分化形态,进行摇瓶发酵统计,确定优势主型菌落,确定基本的筛选方向。
3、常规诱变育种通过对UV、N离子注入、激光处理、微波处理、亚硝酸化合物等物理化学诱变剂进行诱变效果比较,确定较佳诱变剂。开展基于核糖体工程改造的氨基糖苷类抗性筛选,耐自身产物突变株选育、耐“毒性”前体突变株选育,尝试进行理性育种的研究。
4、建立吸水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体系,进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运用基因组重排的育种手段,筛选突变菌株。
5、针对雷帕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发酵前体物质——提供起始单位环己烷衍生物的前体、羧酸哌啶环结构的合成前体的作用。
结果:菌种保藏方法研究,比较了冷干、沙土、液氮三种保藏方法的保藏效果,体现出吸水链霉菌对干燥和真空两种保藏压力及其敏感,死亡率达到99.9%以上,经典的液氮保藏方法存活率达到58.2%以上。进一步进行的超低温液氮保藏冷冻保护剂和降温速率的研究,得到新的冷冻保护剂海藻糖6%+甘油8%,采用快速冷冻速率,存活率提高到95.6%。
确定具有发酵优势的主型菌落对出发菌株N1103进行纯化分离,进而采用变异率较大的UV和亚硝酸盐复合诱变,分别筛选出链霉素抗性菌株S-6-105,自身抗性突变菌株R-4-271,哌啶酸前体赖氨酸抗性突变株L-5-76,诱变育种发酵水平提高了50-67%。
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确立了吸水链霉菌适宜的菌丝培养工艺,酶解条件,再生条件,成功获得了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进一步开展原生质体诱变育种,采用激光处理,较孢子敏感度得到显著提高。以Str-102、R-4-271、L-5-76为出发菌株尝试进行基因组重排,两轮效果筛选到具有复合抗性的变异菌株Y-89。发酵水平进一步提高38%,为原始出发菌株的2.3倍。
雷帕霉素合成前体的研究,在天然有机氮源过于丰富的发酵培养基上,难于体现各可能前体的作用。以硝基氮源替代主要有机氮源玉米浆,前体作用得到初步体现。莽草酸作为提供环己烷衍生物的前体,作用显著,最高消前加入耐受量为0.2%,同时在发酵过程分批补加羧酸哌啶的合成前体赖氨酸,使发酵水平进一步提高33%。新菌株新发酵水平达到原始出发水平的3倍。
结论:首先成功建立了吸水链霉菌的中长期保藏方法:采用海藻糖6%+甘油8%做冷冻保护剂,快速冷冻速率降温进行超低温液氮保藏,保藏存活率达到95.6%,有效提高了菌种的保藏效果,保证了菌种选育的育种效率。选取有效的物理化学诱变刺激进行菌种诱变,开展氨基糖苷类抗性筛选,耐自身产物突变株选育、耐“毒性”前体突变株选育,获得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突变株。开展吸水链霉菌原生质体育种的研究,进行原生质体再生,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基因组重排育种,获得具有复合抗性的变异菌株Y-89,发酵水平达到出发菌株的2.3倍。针对选育出的新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调整发酵氮源组分,建立前体补加工艺,发酵水平进一步提高33%,总体达到原水平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