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背景下的女性言说——苏青解读一种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23987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曾经与张爱玲齐名的女性作家,苏青的作品一向以自觉而又强烈的女性意识受到评论家的赞赏。本文以女性一生中所要扮演的三种生命角色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苏青笔下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女性的生存现实。 在苏青的作品中,受过教育的都市新女性不再认同“母爱本能”之说,她们身上的母爱成分或是出于虚荣功利,或是为了用孩子来填补空虚甚至取悦男权统治,而当经济压力出现时,所谓的“母爱”更是不堪一击。 在走出“母职”之余,试图争取做“人”权利的女性发现自己在提倡“男女平等”的都市社会中依然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新式教育给予了她们飞翔的理想,却没有赋予她们腾空的翅膀。无论是退守家庭,还是走向社会。她们始终难以走出“第二性”的藩篱,成为整个男权社会的附属物。即便个别女性事业成功之后,涌上她们心头的依然是感情的空虚与失落。 对于新女性而言,生命最大的困惑与难堪体现在“女”性这一生理定位上,作为与男性同样的生物体,她们有着与男性同样的生理欲望和需求。然而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对女性欲望的压抑却使女性在实现自己的合理欲望时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此外还有生理角色赋予女性的生育压力等也使得这些在都市中行走的“娜拉”们举步维艰。 苏青文字所呈现的40年代都市女性充满荆棘的人生之旅,正是中国妇女由传统生存方式走向真正独立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鼓词是俗文学中讲唱文学的一个重要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从唐五代俗讲变文发展演变而来,到明末逐渐定型,清代走入兴盛。清末民初,鼓词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这和西方石印术
尤里·迪尼亚诺夫文学史观和米哈伊尔·巴赫金文学史观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学术界对迪尼亚诺夫文学史观与巴赫金文学史观都有研究,然而大多是分别研究,很少有将二者的文学史观
【“心”问题之做不做“速成”的妈】    22岁半,我与他初相见。  23岁,我做了他的新娘。  24岁,我当了妈。  同事们瞠目再瞠目,戏笑我是速成婚姻,速成的妈。我笨手笨脚地掂着小baby,回答得气壮山河:爱情来了,谁能挡住?同理,孩子来了,亦然。  话是响当当,铮铮有声,现实可没说话这么轻松。老公长我两岁,结婚时,刚满25,业未立,家先成了,并且很快又当了爸。这一系列的身份飞转,他完全无法适
西王母是中国古老女神之一,西王母神话是中国神话重要的组成部分。西王母神话从最初的形成,流变都与中国的历史、民族、地理等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信仰习俗、民间文学、绘画、建
大家知道智商、情商、健商,你知道还有一个“睡商”吗?“睡商”这一概念,是一位美国学者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睡眠质量与其智力及健康状况的比例。睡眠质量越高意味着睡商越高。  那么,你想做一个高“睡商”的人吗?还是先来全面了解一下它吧——    【睡商的时代背景】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调查显示,目前有40%的人睡眠严重不足,有80%的人忍受着睡眠差带来的疲劳,有50%的人忍受着睡不好觉引起的心
阎连科的小说体现出明显的悲剧意识,正是其悲剧意识,使阎连科抵达了民族情感和思想的深层,使阎连科的小说成为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蕴的艺术所在。因此,解读其悲剧意识是把
我们在研究士人画审美特质之前,不可忽视确切定义审美机能和美这两个关键术语的重要性,否则模棱两可的用词往往会模糊研究的真实对象。在康德哲学的背景中,本文认为,审美是由审美
明代是白话小说的繁荣时期,而白话长篇小说的续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就相应地显得尤为突出。不同于唐宋时期小说续书以文言小说为主的倾向,明代以来,虽然文言小说的续书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