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新军事变革,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军事变革,对全世界所有的主权国家与政治实体产生巨大的冲击,既给国际安全形势增加了新的变数,也给我国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带来了重大影响。新军事变革对武器装备、部队编组、指挥控制、作战空间、作战样式等战争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体现出显著的、不同于以往军事变革的性质和特征。这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变革,加速了军事大系统的综合集成,使得军兵种在未来战场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化建设、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管理、可视化后勤保障等方面,向传统的军事人才和军事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对军事教育的要求,2003年全军第十五次院校会议做出了依托国民教育、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的的重大决策,对军队院校的发展和军事人才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基层军医作为现代卫勤保障实施的主体力量,其任职能力建设对军队卫勤保障效能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在综述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历史和发展、我国应对新军事变革战略调整的基础上,以提高基层军医任职培养质量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基层军医职业特性,立足职业教育理论、继续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联合教育理论,界定了基层军医任职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同时,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胜任力模型建模方法,整合出基层军医胜任力建模方法——CDBMS方法,通过现场调研、BEI方法、问卷调查、专家小组讨论等,构建了基层军医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军政素质、职业素养、业务素质和创新精神四类21个胜任力指标,同时对指标进行了“合格级”、“专业级”、“优秀级”界定。利用内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数和聚合效度、区分效度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论为该模型对基层军医工作绩效有较好的预测和区分作用。以构建的基层军医胜任力素质模型为基础,对基层军医任职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构建了该培养模式的六个组成要素及具体内涵,即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制度、课程体系、培养途径和质量评价,建立了培养目标九格矩阵模型、职级与培养内容模型、基层军医培养三维体系图和任职培养课程开发及培养途径模型。基本建立了面向现代战争卫勤保障发展需要的基层军医任职培养模式,对未来我军基层军医任职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