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舌对双蜗壳泵径向力和压力脉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hbu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泵的运行稳定性和振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泵的运行不稳定和振动主要是由其内部流动情况决定的。其中,离心泵径向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泵工作的稳定性,泵内压力脉动尤其是蜗壳隔舌区的压力脉动是影响水泵运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振动的重要原因。改变叶轮与隔舌间隙对离心泵的压力脉动和径向力特性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改变双蜗壳基圆直径来改变叶轮与隔舌间的间隙,研究不同隔舌间隙对离心泵径向力和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有:1.采用Fluent软件对双蜗壳双吸离心泵内部进行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基圆直径离心泵双蜗壳内静压力场和速度场分布,得出:随着基圆直径的增加,蜗壳内静压呈明显的增加,蜗壳进口至出口,压力沿蜗壳逐渐增加;蜗壳内流速减小,且蜗形段内的速度最小区增加。随着基圆直径的减小,隔舌部位的压力波动变大。2.建立径向力计算模型,同样对双蜗壳离心泵内部进行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分析在设计工况及非设计工况下,采用不同基圆直径时作用在叶轮上径向力特性,得出:采用不同基圆直径时作用于叶轮上的径向力不同,随着基圆直径的增大,各个工况下作用于叶轮上的径向力减小。说明适当增大叶轮与隔舌的径向间隙可以改善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3.在定常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对不同基圆直径双蜗壳离心泵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揭示了在不同工况下不同隔舌间隙时离心泵隔舌区压力脉动特性。主要结论有:(1)在设计工况和大流量工况下,不同基圆直径的蜗壳隔舌处的压力脉动均随着叶轮的旋转呈周期性变化,压力脉动的频率以叶频为主;在小流量工况下,压力脉动呈现出不规则变化,随着流量的降低,压力脉动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基圆直径为D3=410mm和D3=425mm时低于1倍叶片通过频率的低频脉动占主导地位,其主频为叶轮转频。(2)在各个工况下,随着基圆直径的增大,计算模型主频的幅值减小,压力脉动越不明显。说明适当增大叶轮与隔舌的径向间隙可以改善离心泵压力脉动,从而改善离心泵动静干涉作用。4.通过对单蜗壳泵和双蜗壳泵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单-双蜗壳泵隔舌处的压力脉动特性,不同工况下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单蜗壳离心泵在设计工况及大流量工况下,隔舌区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明显,压力脉动频率以叶片通过频率为主;在小流量工况下,随着流量偏离设计流量加大,隔舌区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不明显,压力脉动频率以低于1倍叶片通过频率为主。双蜗壳离心泵在小流量、设计流量及大流量工况下,隔舌区压力随时间变化均呈周期性变化,压力脉动频率都以叶片通过频率为主。(2)相比较于单蜗壳泵,双蜗壳泵能有效地平衡径向力,在偏离设计工况下径向力变化不大。单蜗壳泵径向力在设计工况下比较小,在偏离设计工况下径向力逐渐增大。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
2017年1月1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
文学翻译补偿类型的划分是文学翻译补偿研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笔者根据文学翻译的特点,将文学翻译补偿分类为:审美补偿、文化补偿、语义补偿和语用补偿四大类型,并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好坏决定了初中生能否学好语文这一科目。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讲求提问的艺术是教学模式实现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我国文盲多的国情,党和国家制定了扫盲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扫盲规划。自1950年开始组织实施扫盲工作以来,根据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
<正>绝大多数的能源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都涉及到存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转化及作功等复杂的多尺度多相流热物理热化学过程.多相流是一门研究不同相态或不同组分物质共存并具有
会议
伟大的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只有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
对比分析国内外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找出其不足之处。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总结国内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对不明确的地方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建
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大企业发展起到突出的作用。企业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生命阶段,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战略
本文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进入 2 1世纪以来惠特曼研究的发展态势 ,分析了这一研究领域晚近呈现出的跨国家、跨文化、跨学科、泛大众传媒等一些新的带有“全球化”征候的特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