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ACH协议的簇头选举及优化组网的算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o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技术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无线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WSN技术是在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它由许多价格低廉、低功耗、通信距离短的微型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自组织而成。WSN中的传感器节点多半部署在环境极度恶劣的地区,并且受到自身计算速度慢、内存小、能量有限等因素的极大约束,所以如何降低网络的能量消耗、延长WSN的生存时间成为该技术的巨大考验。论文深入研究WSN路由协议,其中LEACH路由协议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LEACH路由协议是一种经典的层次型路由协议,它主要根据簇头轮换机制将消耗的能量较均匀地分摊到整个传感器网络中。通过分析LEACH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发现由于簇头选择的随机性,整个传感器网络不能得到最优的簇头个数,也无法确定簇头的最优位置,这样就可能导致部分区域的簇头比较集中,部分区域可能没有簇头,从而造成簇内某些非簇头节点与簇头节点间的距离过大,那么在数据传输阶段非簇头节点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且LEACH路由协议在选举簇头阶段,忽略了节点的剩余能量情况,这样就可能选择能量较低的节点作为簇头节点,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的寿命。论文针对LEACH路由协议的能耗特点,在LEACH路由协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计算出当前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优簇头的个数,将整个区域按照基站的位置,从中心线划分成两个同等大的区域,其中离基站较近的区域定义为S1,另外的区域定义为S2。再根据最优簇头的个数分配簇头给S1和S2两块区域,保证S1所分配的簇头个数比S2所分配的簇头个数多。S1和S2两块区域再根据簇头的个数平均划分各自的区域,保证每个区域都有簇头,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非均匀分簇。其次,在算法中同时引入能量因子以及节点比例因子。通过能量因子保证剩余能量较大且高于网络平均剩余能量的传感器节点有更大的机率成为簇头;通过节点比例因子可以保证分布在节点相对密集区域的传感器节点有更大的机率成为簇头。再次,采用多跳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多跳传输的路径,采用二叉树方法计算出来,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空洞"问题。最后,利用仿真软件进行LEACH算法的仿真实验和改进算法的仿真实验,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并模拟生成LEACH算法以及改进算法的网络拓扑图。
其他文献
在汉语中,句子由连续的汉字组成,中文分词完成句子从有字的序列转化为词的序列的任务。传统的机械分词方法基于人工维护的辞典,需要大量的维护成本。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
遥感影像具有丰富的地物信息,为城市规划、地图绘制、灾难救援等领域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其中建筑物等人工地物在城区遥感影像中占比超过80%。目前遥感影像建筑物的提取方法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大多数方法仍然基于颜色、纹理、形状等人工设计的特征,不能满足实际场景的需求。特别在居民区,房屋建造年代、居住时间和房屋维护等的差异,导致建筑物表面覆盖物种类繁多、空间布局复杂、结构种类不一,这些因素降低了基于手工设
学位
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兴起,起到无功补偿作用的特高压并联电抗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技术(DGA),并把电抗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含量作为属性变量,利用朴素贝叶斯网络对电抗器进行故障诊断。相比三比值法,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抗器诊断模型是合理和高效的。特高压绝缘、局部过热、震动和噪声是困扰特高压并联电抗器技术发展的难题,本文针对电抗器的这三个方面问题,采用5级健康状态诊断法,充分考虑电抗器预防性
由于面向对象技术存在代码的缠结和散射问题,所以在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技术——面向方面AO(Aspect-Oriented)。本文主要对面向方面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
随着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作流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大型商业软件中,工作流技术以及工作流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大型软件中的支柱。鉴于工作流技术所起到的
不断发生的数据泄露、破坏、篡改等数据库安全问题给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计算机集成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数据库安全增强技术不仅能够大幅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不会对系统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网络的普及,多种多样的实时网络应用(比如流媒体、P2P等)不断涌现。因此如何解决实时网络流量识别问题已成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监测的关键。本
表单是一种电子化、具有固定显示格式的页面;是信息进行传递的载体;也是系统与用户交互的主要界面。表单所能传递的信息通常由其表单域中填写的内容构成,用户通过填写表单域实现
近年来,随着CG产业的快速发展,运动捕获技术也日益成熟,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影视动画、游戏制作、体育训练、科学研究等领域中。然而,由于运动捕获技术自身存在的缺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