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价值链思路下的产业升级认为发展中经济体应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进而沿着“微笑曲线”向两端攀升实现产业升级。但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价值链控制,往往将发展中国家锁定在价值链底端。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构建“国家价值链”来突破“被俘获”的状态,然而对相对优势不足的河南省等欠发达地区而言,在国家价值链上又仅是资源与初级产品等低端要素的输出地,处于双重“被俘获”的价值链低位。本文将产业升级与价值链及区域的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相结合,在产业升级与价值链构建两个维度中融入时间维度并将其突出,将区域价值链、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依次作为河南省等欠发达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升级的载体形态。 构建区域价值链是河南省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论文分析了区域价值链下产业升级载体的演进及产业升级的机理。区域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是在一定的区域环境中,以核心企业为主导、节点企业为主体,企业间相互竞争合作,实现对关键资源能力的重组与配置。区域价值链中的企业基于技术能力的提升、市场势力的扩张、技术能力与市场势力的双重作用来实现产业升级。区域价值链内的微观企业为争夺价值链的控制权、获得高额价值链租金是产业升级的内在驱动力。政府在区域内采取的策略措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协调分工合作是外在驱动力。 论文构建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数及基于垂直专业化指数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的价值链水平进行测算并将其与沿海地区进行比较,得出河南省是价值链水平双低的省份,且NVC水平低于GVC水平,是陷入“悲惨境地”、受双重挤压的典型。通过对河南省分行业的价值链水平进行测算,发现河南省产业层次较低,多是资源密集型的初加工产业,缺乏技术含量高、经济贡献度高的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结合细分产业的价值链水平、产业特点、所在价值链的驱动模式,指出河南省重点发展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升级适宜采取的不同的载体和路径。最后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对河南省区域价值链的构建及产业升级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