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德育环境是大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德育观念、价值理念、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重要地点,是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氛围定位。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作为高校学生品德塑造的重要途径,随着德育环境的变化以及德育目标的新要求,更由于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品德的日益重视,无论从体制方面、制度层面还是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和交融,各种文化理念和道德观念的碰撞以及新的传播媒介和平台的出现,高校的德育环境建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要求对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研究要有新思路,新对策。我国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校德育环境从内环境到外环境都面临着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德育内环境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建设,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在基本的德育社会环境建设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内的社会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高校德育环境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经济社会的变迁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总结的素材,并且它直接刺激高校德育环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并且为德育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受到这种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受多元文化影响的趋势,这种多元的文化趋势,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准则都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展,这就逐渐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而这些道德规范的形成,不仅为德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也丰富了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同时也规范着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目标和方向。在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大德育观的理念,用大德育观念来指导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并以此成为高校德育开展的平台。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社会建设人才,对人的重视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最根本问题,环境是人生活的环境,也是因为人的存在才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新时期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办学应当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德育环境建设的实践性问题,这是对高校的德育环境建设走不出高校校园的一种超越,更是对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对环境的几种定义和分类的实践阐释,无论是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划分,还是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定义,还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区别,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德育环境建设的实践,只有让德育走出课本,让德育走出理论的枯燥灌输,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环境建设的单向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