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赌博的坏名声可谓是家喻户晓,但这并不能阻止赌博用它一夜巨富的暴利诱惑、带有娱乐性质的博弈竞技、令人捉摸不透的意外结局等,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为一种叫文化的东西,渗透入社会的每一个细缝,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中国,其实是一个“尚赌”的国家。但戏剧性的是,中国,又是一个“严令禁赌”的国度。然而,在如今法律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双重高压之下,赌博,不仅没有被赶尽杀绝,反而在新世纪借助网络、电子通讯等新兴科技,以看似低调却效率极高地膨胀着。这种发展与扩张的进程,是原始的、自发的,不受任何约束和管制的,像极了人体中的恶性肿瘤,不断蚕食着周围健康的群体,以致对整个社会都构成了严重威胁。赌博在中国,禁还是不禁?在这个问题上再进行哪怕一句的讨论都显得多余。但所谓行之有道,御之有术,对一种已深深植入社会的文化现象,一味地追求重拳打击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近七年来,立法、司法机关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赌博犯罪的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释等“组合拳”,有效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与现实意义。国务院也“不失时机地”出台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意见,似乎是为未来试水博彩业埋下了伏笔。在这些立法、司法与行政活动背后,折射着我国关于禁赌的新思维、新趋势。本文作者从介绍我国赌博文化出发,从犯罪学与刑法学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出台的有关赌博犯罪的司法解释与刑法修正案中所反映出的政策调整与观念转向,进而结合几则真实案例对赌博犯罪涌现出的新情况、新动态进行介绍与剖析,如现代赌博行为的入刑、网络赌博的滥觞、不可忽视的赌博利益链等,作者在思考之余亦提出相应的立法或司法应对的建议。最后,作者再从政策层面出发,构建“亦‘堵’亦‘疏’,禁‘赌’倡‘博’”、由“禁赌”转化为“治赌”的新思路,并结合作者所在单位——基层检察机关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针对我国赌博违法犯罪人员社会改造和戒赌工作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