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安然的财务造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美国为此于2002年制定了《萨班斯—奥克利法案》。它不仅要求上市公司要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而且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2004年和2007年,AS2和AS5相继发布,为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指导。2008年,我国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也于2010年颁布。这些规范、指引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2011年10月11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国内主板上市公司要披露经审计的“内控报告”。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但是,我国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不足。首先,本文对内部控制审计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分别论述了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和原则,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与联系,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区别与联系。本文认为应当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原则,自上而下的进行审计,以达到对企业的内控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获取合理保证的目的;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应当整合进行,这包括审计目标的整合、审计方法的整合、审计计划的整合和审计证据收集的整合等。其次,本文对国内外的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发展情况作了介绍。再次,本文对我国沪深两市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作了统计与分析,对一些非标准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本文针对之前总结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在法律法规方面应当加强建设力度,争取尽快的出台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在被审计单位层面,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