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通过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这是基础教育首要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主要意义更在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风格,增强人的反应能力。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近年来对思维风格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大多数是从总体上考察学生的思维风格,很少有与具体学科的研究相结合的。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本论文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思维风格理论与数学学科相结合,重点研究数学思维风格中的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本论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主要分析了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的概念、特征、和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者常用的具体策略。同时,也深入分析了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其形成的因素。然后,以我国中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发展的一般特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校学生在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方面的差异;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与数学发散思维能力,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数学联想思维能力,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分析,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1、中学生大部分都在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上表现突出。大多数中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偏好于用整体性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倾向于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策略去解决问题。2、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高中生比初中生具有更为明显的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3、普通与重点学校的学生在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得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的分析能够看出重点学校的学生在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的得分均值上要高于普通中学,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水平。4、男女两性在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水平上虽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5、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得分与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得分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6、数学联想思维能力得分与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得分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7、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得分与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得分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8、数学成绩与整体性数学思维风格得分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