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影响黄瓜开花和性别表达的调控机理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erwa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周期长短是影响植物开花和性别表达的主要环境因素。西双版纳黄瓜(本文简称BN黄瓜)分布于低纬度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一带,是严格的短日照作物,引种至四川、云南、重庆以北地区后,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本研究比较了光周期长短、光照强度、外施赤霉素对BN黄瓜开花的影响;以BN黄瓜和日照中性黄瓜‘9930’为亲本构建F2代群体,研究了短日照调控BN黄瓜开花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比较不同光周期处理对BN黄瓜和日照中性黄瓜‘9930’昼夜不同时刻转录组的影响,研究短日照诱导黄瓜开花的调控机制。黄瓜具有雌雄同株、全雌株、全雄株等多种性别表达,已知短日照能增加黄瓜雌花比例。本研究以基因组测序黄瓜‘9930’为材料,比较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转录组差异,研究光周期长短影响黄瓜性别表达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N黄瓜开花严格受光周期调控。在长日照条件16 h/8 h(昼/夜)下,BN黄瓜完全不分化花芽,从下往上15节以内具有分支的节位数均值为14.0±0.6;在短日照条件8 h/16 h(昼/夜)下,雄花节位数均值为10.7±0.7,雌花节位数均值为1.8±0.6,15节以内具有分支的节位数均值为7.2±2.9;在中日照条件12h/12 h(昼/夜)下,BN黄瓜不分化雌花,雄花节位数均值为7.4±1.7,从下往上15节以内具有分支的节位数均值为12.7±0.4。显然,短日照抑制侧枝分化并促进花芽分化和诱导雌花的形成。为了进一步确定诱导BN黄瓜雌花分化的光周期临界点,参考西双版纳州光照时长,以30 min为间隔设置12.0 h/12.0 h(昼/夜)、11.5 h/12.5 h(昼/夜)、11.0 h/13.0 h(昼/夜)、10.5 h/13.5 h(昼/夜)、10.0 h/14.0h(昼/夜)五个不同的日照处理。结果将能否诱导BN黄瓜雌花的光周期差异缩短至30 min以内,当光周期长度>11.5 h时不分化雌花,当光周期长度<11.0 h时正常开花。西双版纳州2-4月地理日照时数为11.3-12.5,考虑到实际日照时数短于地理日照时数,该日照条件刚好能满足BN黄瓜开花要求。此外,首花节位的高低与日照长短呈显著正相关(R=0.752),随着日照长度的增加,首花节位增高,直到不开花,表明短日照对开花具有“剂量效应”;当日照时数<11 h,雌花数量不会随着日照数变短而增加,表明短日照对BN黄瓜性别表达不具有“剂量效应”。光照强度、外施赤霉素不显著影响BN黄瓜开花。(2)BN黄瓜开花的遗传规律。以BN黄瓜和日照中性黄瓜‘9930’为亲本,杂交F1代在长日照16 h/8 h(昼/夜)下能正常开花,且正反杂交开花性状无显著差异,表明开花由显性基因控制。F2代开花与不开花的分离比例为15:1,经过卡方检验符合孟德尔双等位基因分离定律,日照时数影响开花性状受双基因的调控。雌花株与无雌花株的比例为3:1,表明日照时数影响性别表达受单基因调控。F2代开花株第一雌花节位与雄花节位呈正相关(R=0.385),随着第一雄花节位的增加,第一雌花节位升高;第一雌花节位与雌花数呈负相关(R=-0.417),第一雌花节位越高,雌花数越少。(3)光周期调控BN黄瓜转录组学研究。分别在8 h/16 h(昼/夜)、12 h/12h(昼/夜)、16 h/8 h(昼/夜)三个光周期条件下处理黄瓜幼苗,分别将光时期与暗时期分为5等份与3等份,即D2、D3、D4、D5、D6与N7、N8、N1。分别在光周期白天点D5和暗周期N8点采集叶片,并进行转录组测序。纵向比较同一光周期条件下昼夜差异,共鉴定6749-9857个DEG,GO功能富集表明主要参与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KEEG富集分析表明主要参与碳代谢,其中一共鉴定到4-7个DEGs与昼夜节律基因有关,4-10个DEGs与乙烯合成和信号传导有关。横向比较不同光周期下白昼时刻,共鉴定1218-3733个DEGs,GO功能富集表明主要参与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KEEG富集分析表明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其中一共鉴定到2-3个DEGs与昼夜节律基因有关,0-2个DEGs与乙烯合成和信号传导有关。横向比较不同光周期下夜晚时刻,共鉴定6043-6105个DEGs,GO功能富集表明主要参与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KEEG富集分析表明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其中一共鉴定到5个DEGs与昼夜节律基因有关,8-9个DEGs与乙烯合成和信号传导有关。显然,白天和夜晚转录组差异较大,不同光照时数对夜晚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白天,整体上与昼夜节律有关,包括乙烯在内的植物激素受光周期调控。为了重点研究光照时数对昼夜节律基因的影响,利用拟南芥注释基因对黄瓜m RNA数据库进行BLAST鉴定,共鉴定出8个昼夜节律基因。采集昼夜8个时刻的叶片,并比较不同光照时数条件下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早晨基因CCA1与晚间基因PRR5对不同光照时数的变化不敏感;晚间基因TOC1在长日照条件下白天表达量达到峰值,时钟蛋白ELF3在不光周期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表达规律,表明光周期的改变会使TOC1与ELF3的表达紊乱。短日照条件促进了时钟蛋白GI基因的表达,GI蛋白稳定了CO蛋白结构进而促进了开花基因FT的表达,而在中长日照条件下未检测到GI基因与FT基因的表达。(4)光照调控‘9930’黄瓜性别表达的转录组学基础。在8 h/16 h(昼/夜)和16 h/8 h(昼/夜)两个光周期下处理黄瓜幼苗,短日照能显著提高52.9%的雌花节率。采集黄瓜‘9930’苗期的茎尖,在显微镜下分离尚未完全性别分化的分生组织进行RNA-seq。结果,比较相同时刻不同光照处理共鉴定138个DEGs,KEEG富集分析表明主要参与代谢通路。鉴定到12个响应日照的MADS-box基因,这些基因分别属于6个亚类,参与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发育,并在短日照条件下上调。鉴定到1个乙烯合成基因CSACO3,该基因在短日照下上调。短光周期可能通过Cs ACO3增加乙烯产率,进而提高雌花比例;通过上调MADS-box基因提高花芽分化能力。
其他文献
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是一种短链脂肪酸,作为镇静药物被广泛用于稳定情绪和治疗癫痫。服用VPA的孕妇,其子代罹患孤独症的比例升高。研究表明,VPA影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增殖分化、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及形态变化。VPA可能通过上述机制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从而导致孤独症样行为。叶酸(folicacid,FA),又称维生素B9,作为体内重要的一碳单
黄壤是四川旱坡耕地第二大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东部及其四周的中低山区,区内降雨丰沛。黄壤土壤结构较差,同时,坡耕地不合理的耕作措施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黄壤坡耕地的主栽作物之一是玉米,夏玉米的生长季节(玉米季)具有与降雨侵蚀期相重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黄壤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定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开展不同耕作措施下玉米季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研究,揭
朱鹮 为东亚特有鸟类,被列为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濒危(EN)物种和国家 I 级重点保护动物。自1981年发现至今,关于朱鹮宏观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其分子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在传统分类学上,朱鹮早期被归为鹳形目(Ciconiiformes),在最新的鸟类分类名录被归于鹈形目(Pelecaniformes),其分类
农业生态系统中,磷肥和畜禽粪便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磷过剩,引发潜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磷富集植物对磷(P)的吸收积累能力较强,可有效提取环境中过量的磷,施氮可增强磷富集植物磷吸收积累能力,提高植物磷修复效率,然而针对施氮促进磷富集植物磷吸收积累的相关机理研究还较缺乏。本文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前期筛选获得的磷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适宜施氮条件下的磷富集能力和根际土壤特性,以期
给定一个分形奇异测度,判断其是否是谱测度是当前分形几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我们将安丽想,付小叶,赖俊杰[43]中的结果推广到了任意n维,并引入了其中等正则,允许族等的概念,从而巧妙地将测度的谱性问题转化成为验证是否存在一个子列是等正则或允许族,随后将此应用到Moran-Sierpinski型测度的谱性研究中.全文共分为四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预备知识以
捕食线虫真菌寡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通常情况下营腐生生活,当感知到四周有线虫时会产生捕食器官—三维菌网来诱捕线虫。捕食器官作为捕食线虫真菌从腐生到寄生转化的标志,对其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至关重要。本课题组前期通过RNA-seq技术对寡孢节孢野生型菌株捕食器官形成关键时间点进行测序和分析,成功筛选出1951条候选的lncRNAs,并从中选取了54条经生物信息学预测有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又名桃蛀果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是我国落叶果树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该虫在国内分布极为广泛,除了西藏以外的各个省份均有分布。桃小食心虫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苹果、梨、枣、杏等10余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幼虫通过钻蛀果实造成危害,每年发生1-3代不等。
荷斯坦奶牛耐寒不耐热,热应激严重影响泌乳牛生理状态,导致产奶量下降,乳品质降低,发病率上升,对养殖业与乳品加工行业造成巨大打击,目前养殖业大量采用喷淋-风扇相结合的方式在热应激期进行降温防暑。虽然目前关于热应激对奶牛具体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多没有明确降温方式,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针对性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为探究喷淋-风扇降温方式下,热应激期牛舍环境参数变化,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生理、生产、生化指标
光叶蕨(Cystoathyrium chinense)是国家I级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四川天全县二郎山鸳鸯岩至团牛坪一带,数量稀少,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本研究以天然分布光叶蕨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结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光合作用等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其濒危机制,为种群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叶蕨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重要值右岸居群为26.62,左岸居群为35.77,生态位
由于滥捕乱杀,林麝濒临灭绝,已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人工圈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健康问题一直制约着人工养麝的发展。菌群失调是引起林麝肠道疾病的重要因素,饲喂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宿主肠道菌群平衡的改善和恢复。本研究通过测定对照组(4头)、试验组A(4头)和试验组B(4头)的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和血清中几种免疫相关因子含量分析林麝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育成林麝体重及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