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菌强化MBR处理高盐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uns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天津市大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高含盐量的特殊水质,试验分离富集出四株耐盐菌种。这四株菌种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存并对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其中以1#与2#茵组合投加对渗滤液中的COD去除率最高,为42.9%。 试验发现,葡萄糖对选定的组合菌去除渗滤液中有机物有很好的共代谢作用,葡萄糖投加量为4g/L时,其去除率高达40.6%,因而选定按渗滤液COD:葡萄糖COD=4:1进行共代谢,将共代谢过程与驯化过程合而为一。 试验采用厌氧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串联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原液。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阶段的AF反应器在HRT为24h条件下对COD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20%~40%之间,VFA.构成AF出水COD的主要组成部分;投加耐盐菌强化的MBR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在投加共基质(葡萄糖)阶段为70.4%,纯渗滤液阶段为65.2%,投加PAC和活性污泥阶段为50%左右,整个试验阶段出水COD基本不超过1000mg/L。整套AF-MBR系统对COD具有比较良好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可达78.9%,最低54.5%,平均去除率为68.9%,系统运行稳定。 活性炭吸附和分子量分布试验表明,MBR反应器出水COD和引起色度的有机物主要以难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为主。这部分有机物很难被反应器中的耐盐菌所降解或被活性炭吸附,由于不能被膜截留,出水的COD和色度仍然比较高,还必须进行后续的物理化学方法,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膜污染的监测发现,试验采用的垃圾渗滤液以及投加的耐盐菌对膜产生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两次洗膜时间只相隔了16d;投加2g/L的活性炭能够有效地减缓由于微生物引起的膜污染。
其他文献
在稠油炼化污水的预处理过程中,絮凝法由于其投资小,运行方便而成为一种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的基本方法,而该方法中絮凝剂是其核心。 本文以硫酸亚铁为主要材料,通过添加活化硅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教育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策略转变,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要创新教学方式.语文作为人文性较强的语
针对目前诸多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都难以准确确定边坡失稳破坏时产生的最危险滑动面位置这一难题,本文沿用郑颖人院士提出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这一思路,对岩质高边坡失稳破
学位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追求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活动并充分地探索与成长.要充分发挥课程游戏化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就要注意过渡环节的实施策略,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小学数学教学更多的目标,这也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暴露出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一方面要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还要构建新型的教学模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悄然改变着课堂教学的理念、环境和模式.因此,为了建构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师必须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景、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是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教学方法,不能无视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而一味地填鸭式教育.新课改课程标准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教学思考.教师首先要能体察班级不同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