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与应急预案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与灾害应急系统研究是城镇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安全减灾最有效的应急手段和提高政府部门的灾害管理能力及灾害应急能力的关键。我国70%以上的国土面积都以山区为主,山区是泥石流活动的主要区域,随着近年来山区城镇的迅猛发展,泥石流对山区城镇的危害越来越明显,泥石流灾害也就成为了制约山区经济发展和建设的突出问题,同时,还严重威胁到山区城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为了能给广大受泥石流危害的山区城镇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参考,论文以云南受泥石流危害较为突出的典型山区城镇——东川为例,试图通过对该城镇的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和灾害应急系统的研究,为其他山区城镇的泥石流灾害防治与减灾及灾害管理提供参考。 论文基于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灾害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城市科学等相关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斯特拉勒高程—面积计算法、信息熵计算法及相关数学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语言Matlab等工具的辅助下,以美国Quick 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为研究的主要数据源,对城区泥石流的危险度评价及应急响应系统展开了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重要的结论: (1)通过运用地貌系统信息熵和层次分析法对东川城区泥石流危险度进行的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东川城区后山三条泥石流沟都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尤其是尼拉姑沟,正处于泥石流活动的旺盛期,是泥石流危险度最高的沟,也是防治的重点区;深沟和石羊沟皆处于泥石流活动的衰退期,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小,发生的规模也有减弱的趋势。 (2)基于系统理论的思想,建立了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提出了泥石流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的一种方法与综合分析法,通过对该模型的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证明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应用到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3)从地貌学的角度出发,受戴维斯(W.M.Davis)地貌侵蚀旋回理论思想的启发,在GIS的支持下,运用了能综合表征地貌系统演化特征因子的标度——地貌系统信息熵对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根据泥石流沟谷的演化阶段来判断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提出了一种根据地貌学特征来判断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方法,通过检验,评价的结果跟实际情况符合。 (4)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
其他文献
《内经选读》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构建本精品课程对教师教学和学生深入了解中医经典理论有很大促进作用。本文指出《内经选读》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多媒体的素材收集和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基础。而了解和掌握群众心理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就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设计应侧重解决的问题、阻力计算及修正技巧、应用的风网解算方法等,谈个人体会。
本论文以目前农村在职小学教师评价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开展农村在职小学教师评价的重要性。指出教师评价在我国有忽视处在基础教育领域里的教师的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价值观,即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云南旅游的“二次创业”要求用大旅游的观念谋划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红河流域云南境内,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垂直气候显著,生物多样性明
苗族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古代部落民族之间的残酷战争,其战败后被驱逐出境,被迫逃往西南边陲,并与当地少数民族朝夕相处,繁衍生息,而其中的"高人"修成医术
通过BIM技术在超高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同应用,介绍了第三方BIM工程建设咨询服务的模式,该项目一年期BIM协同实施的工程分项内容、协作平台、阶段性成果以及总结。
为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选择的客观依据。通过对临床 6项观察指标的评分分级 ,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并在临床2 32例该病患者中进行验证。根据临床评分分级情况 , 、 级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对于一个处于复兴之路上的民族来说,着实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种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过量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