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价值观,即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是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课程价值观的转变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观照下,我们应该确立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根本理念,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实现理想中的新教育。本文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探讨“生命课堂”的构建,以期为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涉及的部分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当今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第三部分阐述了构建“生命课堂”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阐述了在前述理论的指导下,如何构建中学历史“生命课堂”教学模式,使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教学”;文章的第五部分对“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生命课堂”必将成为今后我国中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