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两种牙本质清洁剂对牙本质和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的临床常用的三种水门汀间剪切强度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上进行全冠修复时,为基牙选择理想的清洁剂及粘结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2年7月1日-8月1日期间,因患者正畸需要拔除的完整前磨牙90颗,要求新鲜无龋,无裂纹,清除牙根周围残留组织,用生理盐水充分清洗干净,在1%氯胺水溶液中消毒24h,然后再在蒸馏水中-20℃深低温冷冻保存三周。利用带有喷水装置的高速切盘在喷水下去除颊面釉质直至暴露浅层牙本质,再采用三种不同粒度的SiC耐水砂纸(320、400、600目)按照由粗到细的顺序喷水下打磨颊侧牙本质面,制备成规格为4mm×4mm×2mm的牙本质块(在体视显微镜下放大2.5×12.5倍确定颊侧牙釉质是否去除干净),共制作90个牙本质试件。根据不同的表面处理随机选择72个牙本质块分为3个大组,每组24个:A组:(对照组)用浸满蒸馏水的棉球擦拭牙本质表面60s,轻吹干;B组:(EDTA组)用浸满3%EDTA溶液的棉球擦拭牙本质表面60s,蒸馏水冲洗20s,轻吹干;C组:(NaOCl组)用浸满1%NaOCl溶液的棉球擦拭牙本质表面15s,蒸馏水冲洗20s,轻吹干。每组再根据不同的水门汀分为3个小组:A1、Bl、C1组应用玻璃离子水门汀(KetacTMCem Easyrmix),A2、B2、C2组应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RelyXTMLuting2),A3、B3、C3组应用自粘结树脂水门汀(RelyXTMUnicem),总共分成9组,每组8个试件。用直径为2.8mm圆孔的双面胶粘贴于9组处理后的标准粘结面上,以限定粘结面积,将直径3.8mm,高2mm的铜环粘固于双面胶上,并确保双面胶的圆孔全部位于铜环内,再将三种水门汀分别按照各自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要求调拌并沿铜环加压充填至与铜环等高,待水门汀固化30min,将试件置于37℃的恒温水箱中储存24h,然后将试件吹干固定于万能测力机上进行剪切测试实验,设定加载头下降速度为0.5mm/min,记录加载试件的最大破坏载荷(N),并计算强度强度值(MPa);在扫描电子显微镜(×5000)下观察不同清洁剂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形貌;在体视显微镜(×45)下观察试样破坏面以及记录破坏模式;再另外制作9个试样用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粘结界面纵断面形貌;对所有剪切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所有数据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表面处理”因素和“不同水门汀”因素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种因素对剪切强度都有显著影响;这两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发现:以“不同水门汀”为分析因素时,牙本质表面作三种不同表面处理后均表现为A3、B3、C3组>A2、B2、C2组>A1、Bl、C1组;当以“不同表面处理”为分析因素时,A2、B2、C2组和A1、Bl、C1组的剪切强度值都显示为B组>C组、A组,且C组与A组间无显著差异;A3、B3、C3组结果显示为C组>B组、A组,且B组与A组间无显著差异。3.粘结界面破坏模式观察分析显示,A1、C1组主要以粘结失败为主,B1组为粘结破坏和混合破坏各占一半,A1组和C1组间破坏形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则分别与A1、C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以混合破坏为主;A2和C2两组既有界面破坏又有混合破环,且A2和C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2组与A2组及B2组与C2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3、B3组以混合破坏为主;C3组全部为内聚破坏,其中A3和B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组与其他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所测试的三种水门汀中,自粘结树脂水门汀与三种不同表面处理的牙本质间的粘结强度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及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结强度,而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结强度最低。2.采用3%乙二胺四乙酸溶液清洁牙本质表面能提高玻璃离子水门汀及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本质间的粘结强度,但对自粘结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之间的粘结强度无影响。3.采用1%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牙本质表面对玻璃离子水门汀及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本质间的粘结强度无影响,但可提高自粘结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之间的粘结强度。4.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破坏模式主要以粘结破坏为主;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主要以混合破坏为主;而自粘结树脂水门汀既有内聚破坏又有混合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