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坐落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点,早已成为西安市的地标建筑,是国内保存至今的古代城市钟楼中体量最大、始建年代最早、结构最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坐落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点,早已成为西安市的地标建筑,是国内保存至今的古代城市钟楼中体量最大、始建年代最早、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在陕西关中地区保留有从明初到清末的诸多木构官式建筑,西安钟楼亦是其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城市钟楼在中国古代属于敲击报时、控制全城作息时间的公共建筑,通常为楼阁式建筑。与一般的楼阁建筑相比,城市钟楼在屋架结构上具有特殊性,即需架设一根大梁用以悬挂铜钟,因此结构的稳定性是设计建造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对西安钟楼的营造做法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根据历史文献和图像祥考了西安钟楼的营建史,包括其创建、迁移、功能变更的详细状况。从楼体结构来看,西安钟楼是典型的明、清通柱式木楼阁实例,其构造节点以及构件样式均复杂多样,有些做法在全国其他同时期的案例中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有些是继承下来的宋元时期的一贯做法、有些是将陕西本地与其他地域营建技艺交流融合的结果。在总体上西安钟楼还是保持了明代官式大木作的普遍特征。从用材来看,西安钟楼的用材等级明显大于其他明代木构的平均值,其构件实体和楼体空间的尺寸构成多与整营造尺数或《法式》规定的用材模数单位吻合,多处沿用了宋元时期大木构架灵活的模数调控手法。极为重要的是,西安钟楼已经开始尝试把斗口作为与构件取值相关的模数单位,这是清代以后斗口模数制完善并成为定制的开端。另外西安钟楼的朵档与开间尺寸之间已开始建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可见西安钟楼对于探讨中国古代木构架从宋元向明清演变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特征的做法、关中地区明代官式大木作的地域特征、明清通柱式木楼阁的起源、古代大型攒尖顶结构等诸多问题是一个十分珍贵且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案例。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民对区域间的交通出行时效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市民的需求,受地面土地利用紧张,江河湖海、山体分隔等限制的大城市越来越青睐修建城市地下快速通道。现阶段城市地下快速通道的规划研究一般仅考虑静态、单一状态下的交通需求,未考虑实际交通需求的不确定性,从而易导致城市地下快速通道出现局部拥堵,降低整个地下通道的交通效率。基于此,考虑需求不确定性,研究需求不确定下的城市地下快速通道交通
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的影响》特别报告的发布以来,限制全球变暖已被证实可能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治理需要所有相关方以及所涉及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气候治理的结构包括多个层次。作为全球层次的治理结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根据IPCC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提供科学指导,并为协商达成长期全球目标的政府间谈判提供
长期以来,爱尔兰向外移民人数众多,国内人口种族构成相对单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批移民接连不断地涌入爱尔兰。如今爱尔兰已转变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并被誉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这二十多年间,大规模向内移民给爱尔兰国籍和公民法带来了很大改变,同时随着新爱尔兰人(归化入籍的移民)人数的持续增长,爱尔兰公民身份的内涵正在被重新定义。2004年关于爱尔兰公民身份的全民公
地震预警作为一种有效的灾害防御手段已经逐渐受到研究者及政府部门的重视。我国在2010年启动了《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国民用地震预警系统,面
本文针对几类不确定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研究模糊自适应逆优化控制问题,给出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优化性能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一类标准的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分别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制造业对高精度板带的需求,板带轧机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由于板带轧机具有非线性、不确定、多干扰等特点,使得板带轧机控制器设
红外图像可以根据热辐射高低将目标与背景区分开来,不受光照条件影响,在全天候的情况下效果很好。从红外图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热目标物,但是它存在分辨率低、对比度低、图像细节部分较模糊等问题。而可见光图像则与人类视觉系统一致,提供了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清晰度的纹理细节,但是很受光照限制,需要较好的光照条件才能有好的显示效果。因此,期望融合这两种类型的图像,使融合后的图像既包含红外图像中的热辐射信息,又有可见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山水画所呈现出的一种主观情思、意趣传递和气韵意境。山水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中国画的意境、内在的精神以及画外物像。笔者在实地写生中发现中国当代山水画的创作应更加注重山水画的传统性。但现实绘画中,很多画者脱离传统本质导致画面效果并不理想,一幅好的创作其根本在于既研究传统性、又不脱离时代发展,既能继承优秀的传统中国山水画,又能达到与当代绘画思
我国自然地理多样、地质构造复杂,这使得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其中滑坡和泥石流是主要的灾害类型,因此如何合理研究灾害数据,以达到灾害预警、临灾避让的目的,成为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旨在对滑坡与泥石流演变过程的Web端展示方法进行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进行快速评估和分析的依据。当今在Web端进行三维可视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到数据量大、计算难度高等限制,应用较少,同时传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都需要安装插件或
小型断路器(MCB)是一种具有对线路进行过载和短路保护的开关设备,因其具有体积小、易操作、价格低等特点而普遍应用于工业、商业、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MCB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同时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效率、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工装配效率低且装配质量参差不齐,而传统基于振动盘上料的自动装配技术限制了制造的柔性化水平。针对上述问题以及未来的市场需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