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是猪场常见的烈性传染性疾病,其危害已被行业专家学者所公认。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猪瘟,因此对于其预防主要靠生物安全管理及疫苗免疫。关于猪瘟最佳的免疫程序行业内尚无定论,对于猪瘟的疫苗免疫方案有多种,主要疫苗品种为细胞苗和组织苗,对于不同疫苗品种的优劣专家学者也无定论。本试验目的是通过监测仔猪血清猪瘟抗体的消长规律,比较不同猪瘟疫苗和免疫方式对仔猪抗体的影响,确定最适合本试验牧场的猪瘟免疫程序。试验一、上海某猪场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的观察 本试验在上海地区两个猪场开展,其中一个为扩繁场,一个为商品猪场。选择产前1周,预产期前后相差1天,胎次为3胎的健康母猪各8头,分别在母猪中,选择其所产健仔各5头,即两个猪场各选择8头试验母猪和40头试验仔猪。母猪分别在产前7、0(仔猪哺乳前)、7、14、21、28、35天采集前腔静脉血,试验仔猪分别在0(仔猪哺乳前)、7、14、21、28、35、42、56、70、84、98、112、126、140、154天采集前腔静脉血,所有血液离心制备成血清,待测定猪瘟抗体。结果显示:1)未饲喂初乳的初生仔猪血清样品无猪瘟抗体,饲喂初乳后1周左右猪瘟抗体水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逐步下降。至21日龄时商品猪场仔猪母源抗体阻断率下降至临界值为37.8%,阳性率为41%,56日龄后几乎检测不到母源抗体。而扩繁场仔猪在28日龄时检测到母源抗体阻断率为56.3%,抗体阳性率为56.3%,35日龄时抗体阻断率降低至30%,抗体阳性率为22.4%,当仔猪在56日龄时,抗体平均阻断率降为2.7%,其阳性率为0,母源抗体几乎全部消失。因此,仔猪猪瘟最佳首免日龄商品猪场为21日龄,扩繁场为28日龄附近,此时间段首免,既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又避免免疫空白期的出现。2)母猪体内猪瘟抗体含量和仔猪母源抗体含量存在着相关性。同时,仔猪用于抵抗所消耗的母源抗体的速度与其母源抗体含量也呈相关,母源抗体含量高,体内抗体衰减速度越快。3)从56日龄至98日龄,仔猪母源抗体几乎检测不到,阳性率为0,然而到112日龄时仔猪体内抗体却有所升高,部分仔猪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但无临床症状表现,表明仔猪猪瘟呈阴性感染,说明猪场存在被感染的风险。试验二、不同猪瘟疫苗和不同免疫方式的比较 选择同批次母猪16头所产仔猪为试验猪群,其中母猪同为3胎次,在每头母猪中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型大小相近仔猪各4头,母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相对应仔猪为16头。第Ⅰ组仔猪使用细胞苗,28日龄进行首免,在56日龄进行猪瘟疫苗二免,剂量为1头份/次.头;第Ⅱ组仔猪使用脾淋苗,28日龄进行首免,在56日龄进行猪瘟疫苗二免,剂量为1头份/次.头;第Ⅲ组仔猪使用脾淋苗,只在28日龄进行一次猪瘟疫苗免疫,剂量为1头份/次.头;第Ⅳ组仔猪使用脾淋苗,28日龄进行首免,在56日龄进行猪瘟疫苗二免,首免剂量为1头份/头,二免剂量为1.5头份/头。所有的试验仔猪分别于28(首免前)、42、56、70、84、112、140、170日龄采集前腔静脉血,测定抗体。结果表明:第Ⅱ组仔猪免疫抗体阻断率和阳性率要好于第Ⅰ组;第Ⅱ组仔猪免疫抗体阻断率和阳性率要好于第Ⅲ组;第Ⅳ组仔猪免疫抗体阻断率和阳性率要稍好于第Ⅱ组。由此可知,细胞苗较猪瘟脾淋苗效果差,脾淋苗免疫两次效果较佳,且二免剂量为1.5头份,仔猪体内抗体水平更高,维持时间更长。本研究调查了试验牧场仔猪体内猪瘟抗体变化规律,同时依据此结果为基础,比较了不同疫苗和不同免疫方式的免疫效果,为牧场建立最佳猪瘟免疫程序提供了依据。得出试验牧场扩繁场的免疫程序为选用脾淋苗28日龄首免1头份,在56日龄加强免疫脾淋苗1.5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