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如今,我国铁路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铁路路网。相比于设计、施工,铁路的运营、维护成为现如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在复杂环境和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病害。其中,路基沉降与偏移病害是目前常见的病害,影响线路的平顺性和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由于扣件调整能力有限,线路平顺性的保证需要依靠更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基于天窗时间短、维修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结合无砟轨道的特点和维修规则,开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我国铁路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铁路路网。相比于设计、施工,铁路的运营、维护成为现如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在复杂环境和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病害。其中,路基沉降与偏移病害是目前常见的病害,影响线路的平顺性和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由于扣件调整能力有限,线路平顺性的保证需要依靠更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基于天窗时间短、维修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结合无砟轨道的特点和维修规则,开展运营高速铁路路基地段直线区段沉降及偏移病害的整治技术研究。本文做了以下工作:(1)针对我国现有的无砟轨道沉降偏移病害及相应的整治技术进行综合论述,在总结不同抬升纠偏技术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现有整治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适用于运营期间快速整治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偏移病害的基本方法,以期为我国高速铁路养护维修提供借鉴参考。(2)基于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段沉降病害设计机械抬升方案,分析了机械抬升的原理和要求,进行了抬升结构的安全验算。通过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抬升间距、单次抬升量、扣件系统等因素对抬升效果的影响规律。(3)基于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段偏移病害设计纠偏方案,分析了纠偏的原理和方法。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无砟轨道纠偏过程进行模型分析。分析对比单点顶推与多点顶推的纠偏效果。对提出的纠偏方法适用的纠偏长度、解离长度、层间摩擦系数进行讨论,通过对比分析各工况下轨道结构的性能,评价纠偏效果。(4)依托渭井线某段无砟轨道抬升项目和安六线某段无砟轨道纠偏项目,研究设计了天窗时间限制下的病害整治施工工序、施工内容、施工方法、监测方案。并详细介绍了顶推纠偏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本文研究成果如下:(1)抬升间距越大轨道结构越容易出现受弯破坏;轨道结构的应力值随着单次抬升量呈线性增加,建议采用多次抬升且单次抬升量不宜过大;拆除扣件系统对于抬升作业更有利,建议拆除被抬升的道床板(轨道板)区域前后的扣件。(2)纠偏长度过长过短都不利于纠偏作业,建议纠偏长度大于30m;解离长度需随着纠偏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解离长度可以有效提高纠偏量;层间摩擦系数越大越不利于纠偏作业,建议尽可能减小层间摩擦。对纠偏作业中的反力结构进行设计和建模计算,验证了该反力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均满足要求。(3)现场沉降病害整治具体的施工步骤为:确定线路抬升量、轨道板解锁、安装抬升设备、轨道板抬升、注浆填充、拆除抬升设备及附件、轨道板连接、轨道精调、清理施工现场。现场偏移病害整治具体的施工步骤为:确定线路纠偏量、植筋锚固、设置反力墩、布置测点、安装顶升纠偏设备、解除板底约束、顶推纠偏、注浆、拆除抬升纠偏设备、恢复线路、清理施工现场。现场整治结果验证了整治方案的可行性。总体上,采用千斤顶抬升和纠偏具有较好效果。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以为理解抬升纠偏原理、流程和完善运营期间高速铁路病害整治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城市空气污染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它不仅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负面影响,还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的形势更加严峻。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是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方法和空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方法有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两大类预测方法。由于预测所用数据呈现高维非线性的特点,用
生长棒系统是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应用器械,然而,在它的服役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磨损和腐蚀,影响了生长棒的临床应用。通过在金属生长棒表面制备具有良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薄膜,可以提高其耐磨耐腐蚀性能,从而减少植入物的磨损和腐蚀导致的并发症,促进生长棒的临床应用。氮化钛(TiN)薄膜是一种具有高硬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的薄膜,
随着山区铁路运输网规模的不断扩增,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铁路对山区声环境敏感区的噪声影响问题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声环境敏感区种类繁多且较为脆弱的山区,铁路噪声的控制更为严格。而铁路对声环境敏感区的噪声影响与线路位置关系密切,因此,在铁路线路方案设计与比选阶段,应从减小噪声影响角度出发,构建低噪线路设计方案优选方法,合理确定对声环境敏感区影响最小的线路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减少山区铁路对周边声环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正规划和修建多条铁路线路,地区的特殊地质构造和隧道超大埋深造就了许多高地温隧道。隧道的高温使洞内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与机械能够正常作业的温度,使隧道施工难以继续,也使得铁路在运营面期临一系列安全风险。本文以拉月隧道和桑珠岭隧道两条典型高地温隧道为研究对象,以隧道通风为主要手段,针对各隧道不同的气候与地质特点,采用理论研究与编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采用不同通风方式及其他辅助
自由面条件在岩体爆破中对爆破效果所起的积极作用早已成为爆破界的共识,利用自由面增大破岩效率、减小爆破振动一直是爆破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自由面条件对爆破效果影响的机理尚未有专门、系统的深入研究,因此进行自由面条件对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有利于爆破理论和爆破设计的发展与完善,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采用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自由面条件对爆破效果中裂纹扩展、破碎效果和爆破振动的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成长,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张,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步入了建设高峰期,多条线路间交叉穿越的问题不可避免。而如何保证新建隧道在穿越既有线路过程中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重叠下穿既有2号线为工程依托,在查明该工程所处位置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改变
白垩系红砂岩是浩吉铁路阳城隧道隧址区的典型地层,在卸荷作用下存在剪胀、软化特性。但目前既有的隧道围岩弹塑性理论在描述其剪胀、软化性质方面仍不够完善,导致相关解析解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工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另外,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喷混开裂、钢拱架弯曲等问题,对支护结构体系的柔性提出了较高要求。采用基于“柔性支护控制理念”的分阶段变形控制是不错的思路,但目前尚未存在利用分阶段施作特性的支护设计理论方法。
2019年4月7日,四川省冕宁县腊窝乡山上森林突发火灾,大火持续了9天9夜,并在火烧迹地的华岩子沟于2019年7月4日,因集中强降雨而暴发首次泥石流,该泥石流冲出物多为灰烬及碎块石,沿途铲刮,破坏当地居民饮用水源,摧毁大面积耕地及农作物,并冲断了下游村落唯一的通村公路,直接对老腊窝乡政府及腊窝中心校构成威胁。本文以四川省冕宁县华岩子沟发生的火后泥石流为典型实例,通过对火烧迹地开展现场地质勘察、降雨
川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至今为止人类工程建设史上最具难度的铁路工程。川藏铁路跨越区域广,穿越多条高烈度地震带,沿线存在多座近断层或跨断层的桥梁,地震活动对川藏铁路沿线桥梁及桥上行车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因此,针对川藏铁路进行地震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川藏铁路某座双层结合钢桁混合刚构桥,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精细化的列车-轨
建筑区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因此,在灾害发生之后,快速、准确地评估受灾区域建筑物的损毁情况对于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决策指挥以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因具有大面积对地观测能力,获取地表信息速度快、周期短,目前已经成为灾害监测与评估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特别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为损毁建筑物解译提供更加精细的纹理和空间信息,并且获取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