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中国社会,“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庭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家庭养老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照料模式,成年子女是家庭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虽然现阶段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全国有近30%的人口尚未纳入养老保险计划,并且养老保险提供的经济支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参保率和养老保险提供的保障额度仍然很低。并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社会,“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庭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家庭养老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照料模式,成年子女是家庭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虽然现阶段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全国有近30%的人口尚未纳入养老保险计划,并且养老保险提供的经济支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参保率和养老保险提供的保障额度仍然很低。并且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口总数逐年增加,老年抚养比率持续上升,导致养老保险基金账户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因此仅仅依赖政府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尚不具备可行性。针对这一现状,为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的养老服务供给,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使其安享晚年,应当重视子女赡养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养老模式的优势。本文使用2016、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微观数据,主要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的方法,对我国家庭养老背景下老年父母的健康状况、子女非经济照看对父母健康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探究。首先从子女与父母亲密程度、子女照料家务或饮食起居、子女与父母见面频率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成年子女照看对父母自评健康和自评行为能力的影响。再者,针对样本人口经济特征的主要差异,从户籍、性别这两个角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其次,使用差分的方法分析了样本主要变量的跨期变化,进一步探究二者的动态相关性。最后,针对实证模型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选取省级城镇失业率数据作为工具变量,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两阶段回归分析,得出子女照看与父母健康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实践意义。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利他主义理论、交换动机理论和Grossman模型,并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第三章是本文的实证设计部分,介绍了本研究使用的微观数据,对样本进行基本的描述性分析,并对研究变量的选取、模型设定进行说明。第四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回归分析、异质性分析、跨期样本分析和工具变量两步法等内容。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代际间的亲密关系对于父母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二者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子女关系亲近的父母,其自评健康水平会更优。工具变量分样本回归结果发现,子女提供日常生活照料能显著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和自评行为能力,并且能显著改善母亲的自评健康状况,这一结论对于城镇地区和男性样本不适用。此外,对样本的整体分析发现,高龄、女性、受教育程度低、不经常锻炼身体、无配偶、农村户籍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撑。
其他文献
《反家暴法》出台后,家庭暴力因公权力介入而使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简称受害人)得以法律救济,但法律关注重点在于为受害人提供保护和惩治家庭暴力的加害人(简称加害人)。实践中加害人的角色往往多元而复杂,作为家暴根源的加害人并没有获得立法、理论和实务的足够的关注。法律中加害人干预矫治的视角缺位更是导致实务进展困难。本文通过对文献阅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反家暴法》现有规范、司法和实务现状,尝试对我国加害人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使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形势更为严峻。目前我国有关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规定散见于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当中,呈现出抽象性、原则性的特征,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针对性不强,难以对患者隐私权形成充分的保护。同时通过医疗大数据技术对患者隐私进行价值发掘,其所带来的巨大的技术红利亦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紧密
随着“互联网+”理念和行动的持续推进,网络的潜力被不断地发掘,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出现了竞争加剧的现象。市场经营主体为了在商业经济活动中攫取竞争优势,攻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频繁地在互联网领域实施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提供网络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实施流量劫持、数据爬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此类行为往往具有传播迅速、隐蔽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案件数量整体呈爆发式增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信贷业务发展迅速,同时信用活动有着更加频繁的特征,信用经济在整体生活机制中有着更加关键的影响,信用权作为民事主体的重要权益,其内涵也愈加丰富。2014年正式颁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于加速未来的信用体系发展,塑造更为诚信与优良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新的纲领性部署方案,基于行政法的视角指出信用的重要价值,可以说,信用逐渐成为经济社会的通行
网约顺风车是指有出行需求的驾驶员,通过网络平台与路线相近的乘客形成合乘意向,双方共同分摊出行费用的一种新兴出行方式。近些年,新闻媒体不断爆出乘坐顺风车出行遭遇抢劫、强奸、杀害等恶性安全事件,乘客的人身安全存在着隐患。《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出租车平台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保障乘客与驾驶员的合法权益。但其在附则中,将网约顺风车与网约出租车相区别,定义为“私人合乘小客车”,由各城
纵观近几年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我国吸毒人员规模有所下降,治理毒品滥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吸毒人员规模仍然十分庞大,而由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占同期刑事案件的比例超过10%,如此庞大的吸毒群体对我国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危害。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涉及犯罪行为的吸毒人员规模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将1987年-2014年香港18个地区每半年内涉及犯罪行为的吸毒人员规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其
患者生存机会丧失作为特殊的医疗侵权类型,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相关案件的频发,逐步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学者们纷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现阶段我国患者生存机会丧失的侵权法保护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司法裁判中认定方式和标准也存在差异,并且已有研究大多是针对比较法上的理论学说,较少有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深入研究。因此笔者通过剖析患者生存机会丧失型侵权的理论依据,从中找到其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结合现有法
社会组织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其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组织被明确认为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促进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未来,社会组织对于进一步弥补市场和政府功能的缺失,缓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必将发挥不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保障,它对于农民的意义不仅是生存的资源,也是退路和底线。土地权益是农民极其重要的权益。妇女长期以来是中国传统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随着人们对土地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侵害的现象也越发严重。其中,集体经济组织对婚姻状态变动的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侵害最为常见。侵害现象频发的背后是村民自治与宪法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村人口流动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危机事件频发,关于地震灾害危机治理的研究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尤其汶川地震后,国内掀起了一波灾害危机治理研究的小热潮。但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鲜有学者从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角度来对灾害危机治理进行系统的研究。“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是本文的提法,与之相关联的概念有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机制等。为了能更清楚地表达本论文的研究意图,论文首先对这些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澄清,并对论文的理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