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不均衡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现实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之一,认识这些规律和特点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视角,更是区域经济学重点研究领域。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自然环境条件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差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如何克服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带来的问题,实现协调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林业作为国民经济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基础产业,也是最重要的公益事业,受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影响,发展呈显著非均衡性,区域差异性更具复杂性,区域差异不仅影响了林业经济整体发展的进程,也是造成一些区域林业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矛盾。为此,本论文主要依据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差异性理论的基本思想,采用希尔系数、主成分分析和收敛性分析等差异性研究方法,对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希望全面认识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差异性特点,探索解决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差异性的途径,并促进中国林业区域经济研究的深化。研究结论表明,林业区域发展非均衡和差异性是世界林业发展的共性特点,世界林业发展在资源禀赋、林产品生产与贸易、森林资源功能属性、林业政策发展等方面均呈巨大差异,中国林业发展必须置身于这个大环境中确定自己的发展之路。新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经过6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形成了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但不论是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还是不同区域内各省区林业经济发展均呈较大差异性,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林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林业发展的基础和产业结构、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林业政策及制度变革的影响也呈较大差异性,而且差异性变化具有非收敛性,说明差异性有不断加剧趋势。影响因素分析证明,区位条件、综合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六个主成分是影响区域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结论差异性及成因分析,提出了区域资源协调、产业协调、与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等促进全国林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由于林业区域经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区域发展及区域差异性问题都还有待于进行持续研究,本论文仅是从一个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必然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仅希望能走出探索性研究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