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斗栱的构造处于启蒙阶段,故梳理其演变特征,对全面研究汉代木构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四川盆地群山环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单元,建筑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区域内出土大量的带有建筑图像的汉画像石画像砖、建筑明器、崖墓仿木构建筑,且地面上尚存多处石质汉阙实体,研究案例相对丰富。因此,本文以公开发表的四川盆地汉代建筑形象资料为基础,梳理前人研究成果,从斗的形制、栱的形制、斗栱组合方式、斗栱的位置四个方面分别研究汉代四川盆地斗栱形制,总结演变的时代特点,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地区汉代斗栱形制进行对比,进一步阐释四川盆地汉代斗栱的发展水平。首先对案例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形制特点划分类别。一,根据斗身立面形状不同将斗形划分为四类。二,将案例中的栱形分为直栱和曲栱两大类,并以曲栱为研究重点。三,依据斗与栱的组合方式分为三大类,并按照皿版等细部构件的有无进一步划分形式。四,分析柱头、补间等不同位置的斗栱特点。其次研究四川盆地汉代斗栱形制的演变特点。按照斗栱形制的变化分为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两个阶段,梳理斗的形制、栱的形制、斗栱组合方式、斗栱的位置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流行和变化情况,总结斗栱在前后两个阶段的演变特点。可以看出随着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四川盆地汉代斗栱形制越来越复杂,趋于成熟。最后与汉代其他地区斗栱形制进行对比研究,首先与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河南地区进行系统比对,可以看出两地斗栱主流形制有很大区别,四川盆地曲栱使用度更高。另与其他研究相对薄弱地区如山东地区和广东地区进行初步对比,可知四川盆地汉代斗栱形式更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