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糖痛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患者60例,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0.5mg/次,3次/日,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糖痛方治疗,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指标;采用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CHO、TG、LDL-C)、肝功能(ALT、AST)、肾功能(CR、BUN)等指标,使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eypoint四导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数据,多方面综合评价益气活血中药糖痛方治疗DPN(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性与安全性。[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多汗、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肢体刺痛、肢端发凉、肌肤甲错等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在改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多汗、肢体麻木、肢体刺痛等气虚血瘀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对照组仅在缓解患者肢体麻木、肢体刺痛两个症状上疗效显著(P<0.01)。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上,两组患者治疗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药物干预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未见明显改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上疗效更为显著(P<0.01)。2.综合疗效比较:经药物治疗后,治疗组综合疗效为: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对照组综合疗效为: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7.78%,优于对照组的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糖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PG、2hPG、HbAiC,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1C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P>0.05)。4.脂代谢指标比较: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HO、TG、LDL-C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HO、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上,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次研究发现益气活血中药糖痛方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症状,缓解局部不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同单纯甲钴胺片治疗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二、实验研究[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高糖对RSC96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采用益气活血中药糖痛方干预后,高糖状态下RSC96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方法]1.采用体外培养的RSC96细胞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25mmol/L、50mmol/L、75mmol/L、100mmol/L)培养 48h,筛选并建立RSC96细胞凋亡损伤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Con)、G50组、G75组、G100组4个组别,最后采用A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下RSC96细胞的凋亡情况。2.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筛选出50mmol/L的DMEM高糖培养基建立RSC96细胞凋亡损伤模型,采用终浓度为1mg/ml的糖痛方进行干预,实验设立2组,分别为 G50 组(50mmol/L)、G50+TTF 组(1mg/ml),干预 48h 后,观察 RSC96细胞的凋亡变化。3.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研究发现,经不同浓度高糖干预48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50组、G75组、G100组3个高糖组RSC96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随着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细胞调亡率相应增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2.经糖痛方干预48h后,细胞凋亡率较前下降,与G50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高糖环境刺激下,RSC96细胞凋亡明显增加。2.益气活血中药糖痛方具有抑制高糖所致的RSC96细胞凋亡作用,从而为临床应用糖痛方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