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共政策分析的阶段论中,公共政策问题构建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决定了政府未来的政策目标以及政策目标的公共性、民主性和科学性。但是,在政策问题构建中仍然存在着政策的“黑匣子”或者说是政策问题的“漏斗”,即政策议程。政策议程是连接政策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两大过程的关键环节,虽然在庞大的政策分析全过程中略显“娇小”,而且容易被学术界忽视,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宪政民主建设进程中,协商民主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我国学术界近十几年对协商民主本身及其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在公共政策领域,作为政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政策议程建构机制与协商民主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恰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同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我国本土化进程的加快、研究角度的多元化趋势和民主协商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公共决策方式的转变和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重构提供了契机,因此,本文选择以协商民主理论为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理论基础。文章在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之后,深入分析了我国政策议程设置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而阐述了协商民主与政策议程设置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高度的契合性,最后基于协商民主理论提出了优化我国政策议程设置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