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对生态系统的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蕴藏着许多尚待开发的宝藏。尽管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目前尚处于未完全开发的状态,但人类已经从中挖掘到了很多具有研究价值和用途的生物遗传资源。目前,国际社会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Area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简称ABNJ)内的海洋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展开过多次讨论,该问题也逐渐成为当前国际海洋法领域的一个热点。早在2004年以前,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就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开展谈判的重要焦点问题。直到2004年,联合国将其正式纳入议程。期间历经特设工作组——预备委员会——政府间大会三大磋商谈判阶段,有关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相关问题始终难以达成共识。正文第一部分就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问题的起源和国际发展进行了梳理。首先阐明了海洋生物基因产业对于蓝色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同时指出了海洋生物资源是各国深海安全和战略利益的重要关切点;其次,回溯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发展所造成的南北国家遗传资源矛盾冲突,以表明海洋遗传资源问题对海洋秩序的变革和规则调整的影响;最后,阐述了海洋遗传资源问题的三个共识阶段,分析了联合国进程中海洋遗传资源问题从认识——框架——案文逐渐形成初步共识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正文第二部分总结了BBNJ问题中就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谈判的困境,并着重分析造成此种困境的原因。从BBNJ问题纳入联合国议程以来,直至第三届政府间大会谈判结束,海洋遗传资源议题面临的困境包括基本概念的争议、法律地位的分歧以及难以达成的惠益分享方式等。首先,基本概念的争议主要体现在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尚未有定论、对象范围错综复杂;其次,法律地位问题主要形成了三大阵营:海洋开发派、惠益分享派以及海洋环保派;最后,惠益分享模式问题主要涉及了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的关系问题、是否采用货币化惠益和非货币化惠益的二分模式尚不确定,以及知识产权问题是否应纳入惠益分享体系中。当前面临的海洋遗传谈判困境,根本原因在于现有国际法体系对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缺失、法律地位的确立标准与UNCLOS规定之间的冲突,以及修正后的草案文本无法满足海洋生物资源治理的需求。正文第三部分将《生物多样性公约》体系作为制度蓝本,汲取国际谈判有关BBNJ的先进观点,结合第三届政府间会议修正的草案文本,针对第二部分总结的谈判困境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惠益分享国际法路径,该路径为目前的谈判困境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首先,分析草案文本中“遗传功能单位”的内涵,剖析“实际/潜在的价值”,明确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同时又为未来条约解释留足空间,以便应对科学技术更新而引发的资源类型和形式的变化;其次,考虑分析鱼类、原生境获取的资源和衍生物纳入海洋遗传资源的对象范围,进一步明确草案文本在海洋遗传资源定义上的选择方向。就法律地位之争,首先,分析共同财产继承和公海自由适用于海洋遗传资源的不妥之处,建议淡化海洋生物遗传资源的权属争议,关注实质性的惠益分享制度;其次,从海洋生物样本收集到海洋遗传资源研发利用,提出了分阶段适用不同原则的建议。就惠益分享的分层治理,提出了丰富的内涵。首先,就海洋生物样本的获取和储存提出了通知和监测制度,确保海洋生物信息和样本的可追溯性,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储存和共享;其次,对谈判中陷入僵局的货币与非货币惠益模式进行优化,既调和了各方在惠益分享方式上的分歧,在借鉴现有规范模式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协调;最后,对谈判中未深入探讨的知识产权问题,建议纳入WIPO和WTO框架下进行调整,以确保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的完整性。正文第四部分重点对我国在联合会议程不同阶段的谈判态度和观点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思考实现海洋遗传资源有效治理的方向。我国在筹备委员会阶段,就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问题上所持的态度相对灵活开放,发挥着一定的引领和定调作用。在政府间大会谈判阶段贯彻“以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促进人类共同福祉”,持有具体且明确的态度。基于此,未来谈判中可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价值指引,此外还应在实践中推动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的实现,为海洋遗传资源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展望未来,海洋遗传资源的有效治理离不开硬法和软法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需要未来谈判和实践中积极践行公平高效利用海洋遗传资源的根本原则。
其他文献
IPCC(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报告显示,在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众多因素中,气溶胶和云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对气候变化有影响的因素中最具有不确
光子晶体光纤具备很多奇特的性质,如无截止单模特性、高双折射、大模场面积、色散可调特性、高非线性等,广泛应用于光纤传感、光通信、光纤激光器领域。色散特性和高非线性特性是光子晶体光纤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分别对光纤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PCF的非线性理论基础上,推导出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非线性传输方程,数值模拟飞秒激光脉冲在PCF中的传输光谱,
噪声及振动抑制是日常生活、工业发展、国防安全等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声子晶体的带隙特性为控制和消除装备中各种有害振动和环境中的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对声子晶体来说,一旦材料或几何参数确定,其能带结构也就随之确定,不易改变。目前对声子晶体能带结构的主动控制主要采用能与其他物理场发生耦合的材料,但是并不能很有效的调控声子晶体的带隙,不能任意改变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声子晶体能带
本文以制备骨缺损修复材料为目的,针对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溶解共存的难题,实验采用乳液模板法 合有机无机杂化技术,制备骨缺损修复用多孔支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羟基磷灰石粒子稳定的水溶油溶微纳杂化仿生支架的制备及表征。实验采用乳液模板的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水相、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为亲水性乳化剂,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中的重要装置之一,与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相比,STATCOM可连续调节无功功率,调节速度更快,运行范围
设计模式是软件设计经验的总结,恰当使用设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软件系统的可复用性,提高软件维护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软件需求的复杂性,设计人员很少使用单一的设计模式,
多传感器的融合在自动驾驶领域非常重要,如果需要通过算法对车辆的行为进行决策,首先就需要利用传感器获取外界环境的信息进行处理,且一种传感器的数据比较单一,只有多种传感
文字是人类文明重要的智慧结晶之一,常用于描写客观世界,记录抽象思想和与他人交流沟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处处都存在文字,如街道上的路标、商品的外包装、互联网上的
随着5G商用化的快速部署,市场非常渴望大量的低成本可调谐光模块。定标作为模块生产阶段耗费大量人工、时间且重复性严重的流程急需完成自动化的转变,是最终实现量产的重要一
自然联结可以被界定为个体感知到的与自然的联系以及归属自然的程度;身体欣赏可被界定为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持积极评价态度,能接纳身体的不完美,尊重自己的身体,同时关注身体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