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靶向PARP1和Src对肝细胞肝癌的合成致死效应与分子机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致死肿瘤,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约占其中的90%。HCC是一种病情复杂的高异质性肿瘤,临床症状和分期相似的病人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度大相径庭。近年来随着靶向药和免疫疗法的涌出,多种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但是肝癌的治疗有效率远低于其他肿瘤。同时,由于肝癌的早期隐匿性强、诊断难度大等原因,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失去了手术等可能实现长期生存的治疗机会。因此探索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案,是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师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肝癌这种异质性高,并且对多种疗法普遍抵抗的肿瘤来说,联合治疗是实现疗效最大化的必要措施。基于合成致死效应的联合治疗策略,是指同时靶向两种不同的分子导致细胞死亡的方式,在肿瘤治疗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肝癌进展的过程中,慢性炎症环境与持续的复制压力能够导致细胞的大量DNA损伤,进而使感知DNA损伤的关键分子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持续活化。新近研究显示,很多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敏感的肿瘤,能够在靶向PARP1的合成致死治疗方案中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证实PARP1在肝癌进展中具有关键的作用,但目前靶向PARP1的肝癌临床试验效果并不尽人意,因此探索能够与PARP1发生协同治疗效应的合成致死靶点至关重要。研究方法通过临床组织样本收集、实验检测和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在HCC中PARP1和Src联合具有合成致死的潜力。进一步通过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等HCC细胞的恶性表型检测,以及斑马鱼和小鼠肝癌的荷瘤动物模型证实,联合靶向PARP1和Src在肝癌中有合成致死效应。在HCC细胞模型中,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体外激酶实验等探究联合治疗的分子机制;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PARP1敲除的HCC细胞系,通过回补实验深入阐明联合靶向PARP1和Src诱导合成致死效应的分子机理。研究结果1.PARP1和Src是具有治疗潜力的诱导肝癌合成致死效应的组合收集临床肝癌患者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并对TCGA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ARP1的高水平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正相关,这为靶向PARP1在肝癌治疗中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基于CTRP数据库进行蛋白与抑制剂耐药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可能是在HCC治疗中与PARP1具有协同效应的分子;进一步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PARP1-/-Huh7细胞验证靶向Src和PARP1的协同效应。2.肝癌细胞恶性行为检测表明联合靶向PARP1和Src具有合成致死效应。对HCC细胞给予浓度梯度的PARP1或Src抑制剂进行单独或联合处理,通过CCK-8实验测定细胞活性并计算抑制剂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结果显示联合靶向PARP1和Src具有合成致死效应(CI<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这种联合靶向策略能够显著抑制HCC细胞的恶性表型。3.HCC荷瘤动物实验验证了联合靶向PARP1和Src对于肝癌的合成致死效应。构建斑马鱼和小鼠的肝癌荷瘤模型,并给予PARP1和Src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独给药组相比,联合靶向策略能够诱导协同效应,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且对小鼠没有明显的肝肾毒性和其他毒副作用。4.联合靶向PARP1和Src通过抑制mTORC1信号通路实现合成致死效应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联合靶向PARP1和Src能够显著抑制HCC细胞的mTORC1等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同时,PARP1和Src抑制剂分别使HCC细胞阻滞于G2/M和G1/S期,而联合治疗则会对细胞周期阻滞产生多效效应,进而使细胞产生大量DNA损伤积累,并最终诱导细胞凋亡。5.PARP1和Src能够在HCC细胞中相互作用。为了深入阐明PARP1和Src作为合成致死组合的分子机制,我们对临床肝癌组织样本进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PARP1的表达水平与Src的活化水平显著正相关。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PARP1和Src的过度活化参与肝癌的进展,且与患者的生存期显著负相关,提示二者在肝癌进展中的相互调控效应。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显示,PARP1和Src能够在HCC细胞中结合和共定位,而Src的激酶结构域和PARP1的DNA结合结构域是二者结合的分子基础。6.Src对于PARP1-Y992位点的磷酸化修饰导致HCC细胞对PARP1抑制剂耐药。免疫共沉淀和体外激酶实验结果显示,Src能够对PARP1进行酪氨酸磷酸化修饰,进一步分析其作用位点,显示PARP1的992位酪氨酸位点(Y992)是Src的修饰位点。将PARP1-Y992突变体回补至PARP1-/-Huh7细胞中,结果显示PARP1-Y992位点的磷酸化能够诱导HCC对PARP1抑制剂的耐药性,进而为联合靶向PARP1和Src实现合成致死效应提供分子基础。研究结论与创新性1.联合靶向Src和PARP1是能够在肝癌中实现合成致死效应的新型靶点组合。2.Src介导的PARP1-Y992位点的酪氨酸磷酸化修饰能够诱导HCC对PARP1抑制剂的治疗抵抗,提示PARP1-Y992位点的磷酸化状态有成为肝癌临床新型标记物的潜力,为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了新的分子分型策略。3.联合靶向PARP1和Src的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影响HCC细胞中的mTORC1信号通路和周期检查点蛋白来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使DNA损伤积累而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合成致死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湖南郴州地区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症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2.观察疏肝温胆汤治疗肝郁痰瘀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3.从HPA轴和BDNF-ERK-CREB通路探讨疏肝温胆汤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焦虑症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一、调查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冠心病经皮冠
地震板块运动、岩石滑坡、岩石局部摩擦强度等与岩石节理面的摩擦息息相关,由于其含有多尺度以及多种物理学机制,节理面的动摩擦特性研究一直以来均是较为困难的议题。本文基于自主研制的霍普金森束杆装置和真三轴预加载装置对花岗岩节理面的微动摩擦过程进行研究,结合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以对岩石节理面动摩擦起始阶段特性和相关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基于改进的霍普金森束杆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角度节理面在不同冲击速度下
目的:脓毒症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对于重症患者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势在必行。本研究拟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及动物实验研究俯卧位通气(PPV)治疗脓毒症致ARD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脓毒症致ARDS的102例患者,将入选的ARDS患者(n=102)分为常规治疗组(n=55)
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依旧高达47.3%,位列三大产业之首。这表明服务经济已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10年来我国服务业蓬勃发展,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酒店行业,也步进快速发展时期。伴随酒店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内竞争愈加激烈。酒店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需要注重人才。从酒店企业实践视角出发,激励员工展现高水平服务行为,提升员工
变应性鼻结膜炎(ARC)是累及鼻和眼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导致鼻黏膜和眼结膜联合过敏反应,其发病率在我国大中城市日益升高。空气污染被认为是过敏性及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的诱发因素之一,然而,目前针对ARC患者的人群研究及对流行病学关联背后的潜在生物学机制认识十分有限。本研究结合群体和个体研究,首先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在群体角度探讨空气污染暴露对变应性鼻炎就诊率风险的影响,识别重要污染物和时间窗口。在此背景下
第一部分基于临床和MRI特征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和MRI特征对急性期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早期诊断,并与急性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VE)进行鉴别诊断的研究。材料与方法:(1)收集2012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神经内科确诊
雄性哺乳动物生殖能力的实现依赖于在睾丸曲细精管中持续进行且稳定的精子发生,支持细胞作为曲细精管中唯一的体细胞,直接参与调节精子发生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发育。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支持细胞自噬在维持支持细胞功能和保障精液品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氧化应激诱导的精子发生障碍中,支持细胞常被认为是氧化损伤的靶细胞。与此同时,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在精子发生和支持
近年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材料构件的服役环境越来越苛刻、复杂。例如:飞行器的热防护材料需要耐受1800℃以上的高温环境,特种橡胶材料在高载荷冲击振动环境下会发生200%以上的非线性超弹性大变形。特殊复杂的服役环境,对材料构件的变形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应变片为代表的常规接触式应变测量方法,无法耐受1200℃以上的高温环境,而高温引伸杆等接触式测量方法,对高温夹具的要求高,且无法获得全场变形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教师开展信息化学科教学的知识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文化、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后疫情时期,“HPM初中数学教师网络研修班”面向全国招募数学教师,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在一年时间里,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数学教师围绕16个初中单一课例与2个单元课例主题,开展“信息化数学文化课例研究”网络研修。本研究围绕“文献综述与实践预研
研究河流中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文因子的关系,对评估鱼类的繁殖动态和资源补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西江大藤峡大坝截流的调节作用和鱼类繁殖生态调度的开展,在明确截流引起的鱼类繁殖响应、评价调度措施的效果和指导鱼类资源的保护等现实需求的驱动下,本研究以大藤峡大坝上游西江来宾段(红水河末段和柳江末段)为研究区域,以鱼类早期资源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红水河河口和柳江石龙镇设置两个采样断面,于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