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抗氧化剂是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新型生物抗氧化剂的研究工作,开发准确高效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本论文主要工作是将化学动力学公式引入化学模拟生物体系中,并使用不同测试体系研究了多种生物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1,设计合成了16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Schiff碱,并使用多种测试体系研究了它们的抗氧化性能。对这些Schiff碱抗氧化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随Schiff碱中的共轭体系的增大,Schiff碱的抗氧化活性能得到明显增强。2,开发了2,2-偶氮(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AAPH)诱导的DNA氧化损伤体系,系统地研究了天然产物绿原酸的抗氧化性能。发现绿原酸作为还原剂的作用要大于其作为氢原子给体的作用,且绿原酸对DNA的保护要远比它对红细胞的保护更为有效。3,研究了抗炎药双氯芬酸(DaNH)及其钠盐(DaNaH)的抗氧化性能。发现二者很难给出它们N-H键上的氢原子;它们对DNA的保护作用基本相同。4,研究了5种三环胺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发现这些三环胺在捕获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时的反应机理为程序电子转移(SPLET)机理,而在捕获2, 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时的机理为氢原子迁移(HAT)机理;它们在AAPH引发的溶血体系中保护红细胞的作用为吩噁嗪(PozNH) >二苯胺(DpaNH) >咔唑(CazNH) >亚氨基二苯乙烯(IsbNH) >吩噻嗪(PtzNH);这5种三环胺均能保护DNA避免AAPH引发的氧化损伤,但它们在该体系中的抗氧化机理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