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观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观念。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学地理教育逐渐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责任。地理课程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学校课程中的地理课承担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培养学生可持续知识、技能、态度、意识和价值观的基础课。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地理课程目标。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来说是一个契机。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产生许多新成果、新知识、新观念,这些内容需要及时放映到地理课程内容中来,以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在中学地理教学向学生灌输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点中,除了培养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还应培养全球观、消费观、生产观、道德观、生态观、价值观、全面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等观念。当今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已不在局限于单纯的知识教学了,不仅包含“关于环境、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性教学,同时还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态度和行为的教学目标。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学方法的变化,而教学方法变化的前提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方法、途径重在“在环境中学习”,强调参与,将教育引向与生活、社会相结合的模式中去。教学方法中应充分体现与实践的联系。新课程提倡“研究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进行“研究或探究式”学习的最好领域之一。“研究或探究式”学习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个过程。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能做出独立的判断,有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做出决定的机会,教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学会交流与合作,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我们提倡把“研究或探究式”学习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推进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与社会及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因此可在地理研究性或探究学习中充分展开,这对于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价值观以及培养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课堂渗透教学外,体现与实践结合的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途径多种多样,还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地理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等。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思考,本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