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组元钴基高温合金的加工工艺及强韧化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ntaa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多组元钴基高温合金拥有优异的综合高温性能,同时兼具良好的加工成型性能,综合使用性能达到了商用变形镍基高温合金的水平,展现出较好的工程化应用前景。但是,想要成为新一代的商用变形高温合金,必须建立合理的生产加工工艺路线以实现新型钴合金的工程化应用,并且仍需要继续优化和提升新型钴合金的力学性能。基于上述考虑,本论文主要针对一种新型多组元钴基高温合金的热变形加工特性及其具体生产加工工艺的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加工图技术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系统地探究了新型钴合金的热变形加工特性,揭示了新型钴合金在不同加工变形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变机制,成功建立了流变应力、加工变形条件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定量关系;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度进行了固溶热处理和时效热处理,并采用多种观察分析手段全面地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制度对新型钴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深入解释了热处理工艺对新型钴合金强韧化的作用机理;通过Ta和Ti合金化拓扑优化了新型钴合金的工程实用性及其力学性能表现,阐述了 Ta和Ti合金化对新型钴合金强韧化的影响机理,并系统探讨了 Ta和Ti合金化对新型钴合金的热变形加工特性的影响。由此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新型钴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属于典型的动态再结晶(DRX)类型,这类似于商用变形镍基高温合金的流变行为;峰值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之间的本构关系可以用Arrhenius型Sellars-Tegart双曲正弦函数方程来描述;热变形加工图表明,在进行新型钴合金的热变形加工时,其真应变量应该控制在0.2~0.5范围内(即工程应变量为22%~65%),以抑制热变形加工组织缺陷的产生;新型钴合金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应该在热变形加工图中的流变峰值区内选择,以获得较完全的再结晶晶粒组织。新型钴合金在固溶热处理过程中通过晶界凸出的方式继续进行DRX形核与长大,随着晶界的迁移,DRX晶粒不断消耗由加工硬化带来的位错缺陷并长大;晶界在室温和中温下起到强化作用,而在高温下则成为薄弱环节,对于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新型钴合金产品,应选用较高的固溶温度进行固溶热处理,以便获得较为粗大的晶粒组织。新型钴合金经时效热处理后形成典型的γ/γ’两相组织,且γ’强化相呈近似球状弥散分布在γ基体相上;析出的γ’相的形核与长大过程十分符合经典的Lifshitz-Slyozov-Wagner(LSW)理论模型,而由γ’析出相引起的沉淀强化作用对合金强度增加的贡献可以通过位错切过机制中的弱对偶耦合和强对偶耦合模型精准地描述出来。经过Ta和Ti合金化后,新型钴合金的质量密度有所下降,γ’相形状由近似球形变为近似方块状,使得γ/γ’两相间的点阵错配度大大增加,能有效提高新型钴合金的强度,但同时也使得塑性变形受阻;Ta和Ti合金化提高了新型钴合金在低温或高速率下的热变形抗力,将最佳热变形加工区域推向高温、低速率区域,使得新型钴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出现了大幅的提高,从而导致新型钴合金的热变形加工变得更加困难了。
其他文献
308L不锈钢焊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用于制备压水堆(PWR)核电站压力容器的内壁堆焊层和接管安全端焊缝。然而,在环境温度280~330℃下长期服役时,308L不锈钢焊材易发生热老化,使硬度增加而韧性降低,可能劣化焊材的耐腐蚀性能,影响到内壁堆焊层和接管安全端的结构完整性。此外,压力容器内壁308L堆焊层处于中子辐照环境中,在服役过程中会发生辐照损伤,进而影响到堆焊层的腐蚀和应力
滑移和孪生是镁合金中两类重要的塑性变形方式。基面滑移由于临界分切应力最小,易开动,但只能提供2个独立滑移系;滑移不仅可以提供5个独立滑移系,而且可以协调镁合金c轴应变,但通常在镁合金塑性变形后期阶段,相对较大流变应力作用下开动;孪生也可协调镁合金c轴应变,并且可改变基面取向促进孪晶内基面滑移。然而,孪晶界可作为位错滑移的障碍物,是位错塞积、局部应力集中和微裂纹形核的潜在位置,可能造成镁合
位错在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中起着主导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业应用。人们对位错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理论却主要建立在简单晶体结构的基础上,而且一般被认为受长程晶格平移序的控制。然而,对于复杂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而言,它们的结构往往与原子堆垛环境密切相关,其短程构型可能偏离于长程晶格平移序。因此,位错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并不清楚。拓扑密排相作为金属间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结
地震面波含有地球内部结构信息,它的频散信息可以被用来反演地球内部的横波速度结构。地震背景噪声技术不受地震震源时空分布的限制,通过对环境或地震背景噪声数据进行互相关,获得两个台站之间的近似格林函数,然后通过f-k变换、窄带滤波和时频分析等方法获取频散曲线。它不仅拓宽了提取地震面波频散信息的途径,而且具有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已经在密集台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地震面波反演成像方法一样,背景噪声反演成像是
大多数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表现出(正)热膨胀现象。材料的热膨胀容易产生热应力,导致材料在微观结构甚至宏观结构上发生破坏;在温度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失配还会引起器件的精准度下降、功能失效等问题。因此,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提高器件尺寸稳定性已成为现代材料设计与制造的首要问题之一。负热膨胀材料具有与热膨胀相反的膨胀特性,可用作热膨胀材料的抑制剂,控制其热膨胀系数,解
铁电材料在居里温度以下存在自发电极化,而且该电极化可以与多种外场相互耦合,使得这类材料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制动器、微电子机械系统等功能器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随着这类功能器件小型化和节能化的发展需求日益增强,以低维形式应用的铁电薄膜呈现出极大的优势,而薄膜内部的畴结构及其在外加电场演化行为对其使用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本论文以经典四方铁电体PbTiO3为研究体系,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设计生长了多种
本文通过等离子体电弧法,以铁-硅-碳系为研究对象,制备了 Fe3Si@C纳米胶囊、纳米SiC和中空碳纳米线,同时也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 Co9S8-DETA杂化纳米盘层状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在2-18 GHz频率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发现,通过调节纳米胶囊外壳厚度、引入掺杂元素以及改变形貌来调控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实现对上述纳米材料的电磁参数的调控进而调控其电磁波吸收收性能。本论文中设计并
镓基液态金属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低毒性、高表面张力、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等,在电子皮肤、可控电子开关、软机器人和能源设备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液态金属液滴是液态金属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由于液态金属(氧化层)的润湿性和附着力,使得控制液态金属液滴的运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在本论文中,通过调控液态金属的表界面张力来研究电场驱动、氯化氢蒸汽驱动液态金属液滴的运动。同时,对液态金属液滴进
应力驱动的材料自组装以及失稳形貌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研究这些形貌不仅可以解释自然界中丰富形貌的形成机理,在工业界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我们需要抑制器件在复杂应力环境下的服役过程产生失稳形貌,从而避免它们发生老化失效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制造业尤其是微纳米加工制造的迅速发展,各类自组装以及失稳形貌为自下而上的微纳制备方法提供了指导。本文主要聚焦各类低维材料自组装以及失稳形貌中的关键性问题,研究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衍生出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应用领域。在智能医疗中,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影像、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疾病预测等方面相结合,并初见成效,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发展优势。光学显微镜作为医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利器,解决了生命医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难题。但由于诸如衍射极限等物理限制,使传统光学显微镜在应用上达到了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