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位错在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中起着主导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业应用。人们对位错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理论却主要建立在简单晶体结构的基础上,而且一般被认为受长程晶格平移序的控制。然而,对于复杂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而言,它们的结构往往与原子堆垛环境密切相关,其短程构型可能偏离于长程晶格平移序。因此,位错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并不清楚。拓扑密排相作为金属间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错在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中起着主导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业应用。人们对位错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理论却主要建立在简单晶体结构的基础上,而且一般被认为受长程晶格平移序的控制。然而,对于复杂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而言,它们的结构往往与原子堆垛环境密切相关,其短程构型可能偏离于长程晶格平移序。因此,位错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并不清楚。拓扑密排相作为金属间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结构,目前对其位错机制的研究限于Laves相中的一种密排面上,即六角C14和C36结构的基面,或立方C15结构的{111}面,这对拓扑密排相而言并不具备广泛适用性。另外,大多数复杂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在室温下呈现脆性,而在高温下表现出延展性,位错机制在这两种变形条件下的差异性对解决该类材料的室温脆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中,利用像差校正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我们研究了 C14 M2Nb(M=Cr,Ni and Al)相在高温准静态压缩和室温高应变速率冲击下的非基面剪切变形,发现其中的变形受控于原子环境多面体(配位多面体)。位错不但具有偏离滑移面的柏氏矢量((?)[1103])),并且还可以通过在两个不同滑移面之间切换来移动。高温压缩和室温冲击变形表明,长程扩散和局部成分变化对这些位错的运动具有辅助作用。这些发现表明了短程构型在复杂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变形中的决定性作用,揭示出位错新的行为机制。另外,在高温压缩和室温冲击两种变形方式中,我们还发现了另一种柏氏矢量的位错在不同的棱柱面原子层上以不同的方式运动,其中在高温变形时,一种由原子长程扩散辅助的重组机制控制位错的运动;而在室温变形时,不仅存在无扩散的重组机制,在不同原子面上的滑移机制也成为位错运动的重要方式。室温变形中还伴随着很大的局部应变场,这导致位错运动困难,容易带来脆性开裂。以上发现揭示了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条件下存在着原子尺度上不同的位错机制和基体应变场状态。本文还研究了 Al-Zn-Mg-Cu合金中具有拓扑密排结构析出相的演化过程,通过透射电镜样品准原位加热与块体样品加热时效实验,我们从原子尺度建立了从饱和固溶体到7层析出相(η")的析出过程。我们还分析了不同构型的9层析出相的形成与生长,发现其生长时先形成C14与C15混合结构,然后通过在一端连接带周期性缺陷的C15结构实现快速长宽,在9层析出相两侧边缘形成五次对称结构有利于析出相的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约90%的金属结构件在服役过程中发生疲劳失效,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损伤性能对保障其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均匀结构金属材料普遍表现出高周疲劳强度和低周疲劳寿命的倒置关系,这与其拉伸强度-塑性的倒置及循环塑性应变局域化密切相关。粗晶(CG)材料疲劳极限低,但疲劳寿命高,而超细晶(UFG)材料疲劳极限明显提高,但疲劳寿命有限。梯度纳米晶(GNG)结构是一种表面纳米晶逐渐过渡到芯部粗晶的晶粒尺寸呈空间
由于铸造Al-Si合金具有比强度高、密度小、热膨胀系数低、成型流动性好等优点,过去几十年在发动机活塞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活塞在不同工作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机械载荷和热载荷,包括高频低应力载荷,低频高应力载荷以及热机械载荷。在发动机启动-停机阶段,活塞顶部所面临的最高温度和应力可超过400℃和20 MPa,在活塞顶和群部之间就会产生很大的温度梯度。本文以活塞服役环境和共晶Al-Si活塞合金为切入点,分析
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将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有机结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协同育人。鉴于此,先对高校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目前高校在劳动教育和产教融合中的困境,最后分析协同育人的路径,力求为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Ti-24Nb-4Zr-8Sn(wt.%,Ti2448)合金作为一种亚稳β钛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例如,低模量、良好的强度和塑性、高可恢复应变,同时具有可调的热膨胀系数,极好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但不限于生物医学应用。合金所表现的性能通常与材料中的微观结构有关,微观结构的变化经常是由于合金体系中存在各种平衡相和非平衡相的相变引起的。合金最终表现的力学性能取决于其形变机制、微观组织以及结构与成
随着深海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多的工程装备必须在深海洋环境中工作。深海环境复杂,导致服役设备、装置遭受严重腐蚀问题。大量服役设备、装置中存在多种金属交替连接现象,这种通过海水连通的异金属电连接诱发严重电偶腐蚀。电偶腐蚀会大大加速材料的腐蚀失效速率,严重威胁深海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然而,目前关于深海材料的腐蚀研究主要集中于材料自身的腐蚀行为,而对于不同材料之间电偶腐蚀问题缺乏系统研究,成为
梯度纳米结构(GNS)是指材料的微观结构单元,如晶粒尺寸或层片厚度,由表及里从纳米尺度逐渐增大到微米尺度的一种多级构筑纳米结构。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形成GNS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组合、抗疲劳和摩擦磨损等性能。此外,GNS还可大幅提高材料中合金原子的扩散速度,降低表面合金化(如渗Cr和渗N等)的温度和时间,提高材料的耐蚀和耐磨性。然而,纳米结构表层的热稳定性一般较差,在表面合金化的热处理过程中
沉淀强化铁镍基奥氏体合金(以下简称为铁镍基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延展性、断裂韧性和抗氢性能,常作为结构材料用于制备涡轮盘、贮氢容器和管道等部件,是石化、核能和氢能等领域使用的一类重要合金。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单相奥氏体合金,铁镍基合金的氢脆敏感性较大,其原因通常被归结为强化相γ’、氢和位错交互作用所导致的应变局部化,及其所诱发的沿晶开裂。本研究选择铁镍基合金,在不改变合金成分的前提下(保证γ
钛及钛合金由于其高比强度、高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对于钛及钛合金微观变形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将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相关联,从而为设计制造高性能钛合金提供理论基础。尽管近些年来,随着表征分析及分析技术的进步,围绕钛及钛合金微观变形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但是对于其中有关缺陷之间及缺陷与第二相的交互作用机制还不甚清楚,尤其是原子尺度变形带与第二相的交互作用机制还没有
308L不锈钢焊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用于制备压水堆(PWR)核电站压力容器的内壁堆焊层和接管安全端焊缝。然而,在环境温度280~330℃下长期服役时,308L不锈钢焊材易发生热老化,使硬度增加而韧性降低,可能劣化焊材的耐腐蚀性能,影响到内壁堆焊层和接管安全端的结构完整性。此外,压力容器内壁308L堆焊层处于中子辐照环境中,在服役过程中会发生辐照损伤,进而影响到堆焊层的腐蚀和应力
滑移和孪生是镁合金中两类重要的塑性变形方式。基面滑移由于临界分切应力最小,易开动,但只能提供2个独立滑移系;滑移不仅可以提供5个独立滑移系,而且可以协调镁合金c轴应变,但通常在镁合金塑性变形后期阶段,相对较大流变应力作用下开动;孪生也可协调镁合金c轴应变,并且可改变基面取向促进孪晶内基面滑移。然而,孪晶界可作为位错滑移的障碍物,是位错塞积、局部应力集中和微裂纹形核的潜在位置,可能造成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