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树立榜样来实施传统教育的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榜样作为一种人格化的价值载体和独特的德育表现形式已成为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中提出要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道德建设与经济、文化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于榜样教育的接受质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出现滑坡,因此,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探寻优化高校榜样教育的途径,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接受理论的视角为立足点,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为基本论证方法,借鉴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围绕优化大学生榜样教育这一核心内容,提出了因应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高校榜样教育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本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思路、方法。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梳理了本研究所需的榜样、榜样教育、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等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接受理论的相关阐述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接受理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石河子大学为个案对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接受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为进一步发掘高校榜样教育接受失落的深层原因奠定基础。第四部分,影响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接受的因素分析。涉及到对传导者(教育者)、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媒介、接受环境等相关原因的探讨。第五部分,接受理论视域下优化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对策探究。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针对高校榜样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优化途径的建构,并对榜样教育的保障机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