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形成机制的认知语用分析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表现方式,一直以来是语言研究者们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角度结合徐盛桓教授的“外延内涵传承观点”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外延内涵传承观点”主要分析隐喻转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概念的外延内涵传承关系。本文依据外延内涵传承理论解释转喻的形成机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属于不同的层级的两个概念如何实现将本体的外延内涵的传递和继承到喻体进而达到用喻体说明本体的过程,揭示转喻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Introduction,介绍研究本文的意义,研究方法,全文结构。第二章是前人对本文研究主题的相关研究回顾,主要是语用和认知角度的相关研究。第三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的介绍,解释了模型语用推理理论(MPRT)和外延内涵传承说(IICD)。第四章,依据第三章的理论基础分析转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发生内涵外延传承的条件:概念分界的模糊性和概念系统表征的动态性。并举例分析具体语境中的转喻。第五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和建议。本体将外延内涵内容的一部分传输出去,喻体从本体传输出来的这部分外延内涵内容中进行选择和认定,进而实现喻体对本体的还原性阐释,这就是转喻的形成认知机制。
其他文献
古诗词教学应挖掘古诗词中的美育素材,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陈旧与单一,以读、背为主,不利于美育效果的强化。本文就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美育渗
笔者自1992年元月~2000年12月,利用超短波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炎1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58例中,男98例,女6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8岁;病程在1个月以内。
深度学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将应用、分析、综合等认知活动归入深度学习的范畴。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可视为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情参与、
全面强化大学生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对全民族的进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战略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互联网作为相关的媒介载体合理融入到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我们用指压刺激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治疗呕吐,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污泥农用导致的相关环境风险和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连续3 a向酸性黄壤(S1)和石灰性土(S2)中施加低污染(W1)和高污染(W2)污泥,通过盆栽试验和淋溶试验研究了污泥长期农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