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历程的人种志考察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大量农村儿童的父母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到相对发达地区求职就业。由于种种原因,儿童不能与进城务工父母同行而被留于户籍所在村落成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转型中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社会性问题,同时又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其中,入学准备、学校适应是农村留守儿童必须经历的关键性教育阶段。儿童入学准备不足会造成学校适应起点上的困难,随时间的推移他们更容易落后于同班同学并对终身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风险性影响。入学后适应不良的儿童则更有可能存在学业低成就、问题行为多的风险。当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集中于探讨一些概括性与普遍性的认同,并力求把某些固定的“特性”或“本质”作为普遍的东西归于农村留守儿童人群。但线性的因果关系不足以用来解释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学校适应的真实图景。研究采用人种志研究方法,以时间演进为线索,以村落、学校、家庭为单位,以农村留守儿童与家长、教师、同伴的互动为着眼点考察和描述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到学校适应入学历程的真实图景和演进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到学校适应入学历程的真实图景和演进历程进行探讨和思考。研究共通过七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简述选题缘由,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案的设计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交待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村落、家庭和学校的背景;第三章从亲子、师幼、同伴互动的冲突角度呈现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的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学习方法、言语发展、儿童身体健康与运动技能五个方面的白描;第四章从亲子、师生、同伴的互动冲突的角度呈现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学习、社会、情感、学校态度适应四个方面的白描;第五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到学校适应入学历程白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宏观角度看,涉及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所面临的传统文化、城乡二元体制、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从中观角度看,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衔接问题;从微观角度看涉及到家庭、学校、村落以及儿童自身问题。第六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到学校适应入学历程的现状进行思考,在宏观层面要治标,更要治本;在中观层面要实现从不衔接到衔接;在微观层面要重视外在,更重视内在。第七章为结语部分,点明了研究的初步结论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语文是人文性学科,其教学本身就应该充满乐趣,这种乐趣应来自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语文课堂上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这样
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的国球,具有器材设备简单、趣味性较强、打法多样化等特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都可以参加,深受大众喜爱。长时间进行系统地乒乓球运动,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
学位
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均为英语中的特殊动词,即:不可在句子中单独使用,必须和实义动词一起构成复合谓语。助动词本身没有意义,仅仅用于帮助普通动词表示时态、语态、语气以及构成
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民办幼儿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并逐渐成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在公益性与普惠性的诉求下,
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下国际教育研究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需要。伴随着美术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本文从美术教师
物理是大学理工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掌握自然界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万物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思维的建立为其他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措施.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是指学生力求认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大高校竞相扩招,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也被提上日程,目前在大学教学中,学生缺课、重修、无法毕业、沉迷网络等等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也是影响
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10年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主办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开始全面实施。“国培计划”作
延迟满足能力反映了个体在面临诱惑时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并且专注于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初中生的延迟满足能力更多的体现在其放弃即时的诱惑满足,着眼于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