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0%-30%患者导致死亡的原因是因为发生了肝转移,约有14%-20%患者会发生同时期肝转移。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sCRLM)患者未经治疗1年生存率不足30%,5年生存率不足6%。结直肠癌同期合并独立肝脏转移(无其他部位转移)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临床管理问题。对于s CRLM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0%-30%患者导致死亡的原因是因为发生了肝转移,约有14%-20%患者会发生同时期肝转移。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sCRLM)患者未经治疗1年生存率不足30%,5年生存率不足6%。结直肠癌同期合并独立肝脏转移(无其他部位转移)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临床管理问题。对于s CRLM患者的治疗,根治性切除原发灶及肝脏转移灶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综合多种因素选择同期或二期切除转移灶的手术方式,或者动态监测无法做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变化过程。因此,如何在治疗前或治疗中为患者提供更多预后相关的特征,对协助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别探讨sCRLM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治疗患者与生存时间相关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影像预后预测模型。材料及方法:本文根据事先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的收集了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断为结直肠癌同时合并肝转移的患者,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根治组(n=91)及姑息组(n=157)分别进行分析。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预后信息,失访或无法获得终点事件发生时间的病例则排除。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定义为患者从确诊至发生终点事件时所经历的时间。排除失访后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在根治组中按照复发风险评分(Clinical Risk Score,CRS)标准进行复发风险评估,在姑息组中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1.1,RECIST1.1)、修订版实体瘤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对患者的疗效分别进行评估。分析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影像特征,并以列线图的形式表示预后分析结果。结果:最终根治组(n=76)及姑息组(n=141)共217例患者获得了有效随访信息。根治组生存时间高于姑息组(P=0.1)。根治组中一期或二期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COX)分析发现临床CRS评分(P<0.05)、原发灶所在位置(P<0.05)、转移灶内有坏死的CT影像征象(P<0.05)以及原发灶有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enous invasion,EMVI)影像征象(P<0.05)是根治组sCRLM预后的预测因子。姑息组中RECIST1.1及mRECIST两种评价标准结果间的Kappa检验结果,Kappa值为0.471,表明两种评价标准一致性一般。通过COX回归模型发现,RECIST1.1标准评价结果(P<0.01)、mRECIST标准评价结果(P<0.0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P<0.01)、转移灶数量(P<0.05)、转移灶内有坏死的CT影像征象(P<0.05)以及原发灶有EMVI的CT影像征象(P<0.05)是姑息组sCRLM预后预测因子。两组分别并建立预后预测列线图,根治组及姑息组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853、0.921。结论:根治性切除生存时间高于姑息治疗sCRLM患者,一期或二期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CRS评分、转移灶有坏死的CT影像征象、原发灶所在位置及原发肿瘤有EMVI可作为sCRLM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预后预测因子。RECIST1.1/mRECIST标准评价结果、CEA水平、转移灶的数量、转移灶内存在坏死CT征象以及原发肿瘤有EMVI可作为s CRLM姑息治疗患者的预后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glutamicum)是应用广泛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可以生产氨基酸、外源蛋白和化合物,涉及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优良菌株的获得可通过代谢工程、基因工程等进行菌种改造,调控严格的诱导系统是生物工程中重要的工具,可控制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的表达。目前适用于谷氨酸棒杆菌的诱导型启动子较少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泄露表达,不能实现对目的基因表
移动机器人因能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作业而具有比一般机器人更强大的灵活性。自主定位和环境感知对于身处未知环境中的移动机器人而言是两种重要的能力,正确定位信息的获取以及对一般周围环境和特定目标对象的理解有助于移动机器人更好地完成任务。本文围绕移动机器人自主定位与目标感知问题开展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进行自主定位并能通过视觉感知目标运动状态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对于提升移动机器人自主性具有一定参考价
研究背景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是最常见的喉癌病理类型,占据呼吸道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喉鳞癌的发病率大约是美国的四倍,每年有超过15000人死于喉癌。对于晚期喉鳞癌患者,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铂类药物通过杀死细胞或者通过阻断细胞分裂阻止癌细胞的生长。然而,基于铂类的联合化疗方案并没有提高晚期
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长有所放缓,各国之间贸易堡垒呈增加趋势及地缘政治冲突愈演愈烈,国际贸易及运输需求有所下降,被誉为世界贸易血管的海运业深受此大背景的影响。AME公司是一家超过170年历史的船公司,在此海运业大背景下被仅有40年历史的新锐船公司CGC集团收购。AME员工同时面临行业变革和公司环境变化的巨大不确定性,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离职意愿有所增加,员工整体敬业度下降。因此,非常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对
地表水中的磷酸盐(phosphate)和六价铬(hexavalent chromium)超标会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吸附法是去除磷酸盐和六价铬的常用方法,但未改性生物炭的吸附效果通常很差。本论文以废弃的花生壳为原料,分别采用硅酸钠浸渍改性和硝酸铁浸渍改性的方法制备出硅改性生物炭(Si-PSB)和铁改性生物炭(Fe-PSB)。探究了Si-PSB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研究了Fe-PSB对磷酸
近年来我国造纸行业发展迅速,随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造纸污泥也逐年增加,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环境压力。堆肥被认为是一项环境友好的固废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产品可二次利用等优点,然而工业污泥的堆肥处理普遍存在有机质利用率低、堆肥产品质量差等问题。在堆肥中使用添加剂可有效提高腐殖质(HS)含量从而提高堆肥产品质量。本论文以造纸污泥堆肥过程中HS的形成和变化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碱木素(AL)和木素磺酸
配电网结构复杂,分支众多,常含有大量架空线和电缆线路,且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故障发生率较高,其中大部分为单相接地故障。当发生故障后,若能快速准确定位故障,将能减轻巡线负担,缩短故障修复时间,对保障安全可靠供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配电网普遍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其中谐振接地系统由于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导致接地故障特征不明显,在发生高阻接地时更难以准确定位故障点。为此本文重点围绕谐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
近年来,食品、疫苗等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发的社会关注以及特殊时间段内“哄抬物价”现象的出现,说明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于供应链上交易的监管。将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监管可以赋予监管数据的更高的安全性。目前将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监管的项目中,多是将企业自行上报的原始数据保存在中心数据库中,通过中心服务器计算原始数据的哈希值,并将其保存至区块链以防止数据被篡改。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企业保护交易敏感数据的倾向导
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将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生物质衍生平台分子通过催化反应可以获得具有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在众多生物质平台分子的转化中,呋喃基平台分子5-羟甲基糠醛(HMF)的氧化酯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反应的产物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FDE)是合成生物质基聚酯塑料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的单体之一,而PEF被认为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理想代替品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清洁能源地使用极为重要,而太阳能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光伏钙钛矿材料由于其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同时兼具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传输距离长等优异光电特性,曾被评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主要受到本征缺陷的影响,而钝化工程是缺陷态密度调控的重要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稳定性。本文着眼于对于钙钛矿活性层的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