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什克腾旗属于我国民族地区之中的欠发达地区,克什克腾旗位于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大兴安岭山脉和阴山山脉、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交汇处。总面积为20673平方公里,克什克腾旗东西长为170公里,南北距离是207公里。克什克腾旗旅游资源丰富宿有内蒙古旅游的“缩影”和“百宝箱”之称。克什克腾旗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2002年8月克什克腾晋升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05年2月晋升为世界级地质公园,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以行政区划命名的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赤峰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2005中国旅游营销年会上,克什克腾旗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2005年,阿斯哈图晋升为AAAA级旅游景区,紫濛山庄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园区。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起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作用下,如今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已初具规模。克什克腾旗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地位日益凸显、旅游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业成为克什克腾旗重要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0年克什克腾旗旅游接待人数是43万人次,旅游收入为0.78亿元;到2007年克什克腾旗旅游接待人数为13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2亿元。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基本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近年来,克什克腾旗旅游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每年提供就业机会保持在8%~10%的增长速度;旅游培训人数和导游人员逐年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比较小,因此具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旅行社数量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保持10%~50%的增长速度,旅游接待日益完善。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发展有如下制约因素:季节性强,供求失衡;旅游资开发不足,缺乏旅游品牌效应;旅游经营管理与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落后;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旅游经济之间的矛盾;重复建设,旅游产品趋同;旅游发展投入不足等因素。但是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难逢的机遇。首先是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规定:把旅游业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点对克什克腾旗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其中国家投资金额是4万亿元人民币,铁道部投资金额为五万亿元人民币进行铁路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投资金额是1800亿元。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克什克腾旗发展旅游经济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状况势必得到解决;克什克腾旗已经纳入环渤海经济圈的范围,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个增长极,因此对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以氧化石墨烯(GO)、硅溶胶、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SiO2-g-GO)化合物,并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制备SiO2-g-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
<正>交通拥堵成为大城市通病,改善城市出行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智能交通系统是缓解交通、提升交通效率的有效手段。数据是智能交通的核心,对交通数据深度处理与分析是其中关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翻译走的是一条跨学科移植的途径,即借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概念描写和解释翻译实践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这一研究途径为我们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许多新
芭蕉属植物包含我国南方多种重要的观赏或果树植物。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在防治上难度比较大,该病的生物防治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
本文主要研究了杨梅素的提取分离、结构修饰及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首先,以中国特色药食两用植物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为起始原材料,利用柱层析和重结晶法分别提取
企业的现金管理中能够体现企业的运行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要内容,就是企业的现金流量。企业如何管理现金,充分利用现金的优势开展投资活动,是提高企业收益的重要保证。同时,企
<正>运算能力是高中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中生在数学运算能力方面却出现了不少问题.1现状调查笔者对高中生数学能力进行了专题调查,经分析发现高中生在数学运算方
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迅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成印度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印度越来越多的优秀工程师的培养,印度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已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开展得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我国女子链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张文秀获得了我国在该项目
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在解放之前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迟缓。上海《申报》和天津《大公报》分别处于民国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两大中心区域,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