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语言项目的更替中,农业中变化、消亡的词语较为引人注目。本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通过梳理文献及实地考察,对当地农具词进行分类,采取入户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农具词使用情况、使用态度、农具词使用与相关社会因素的关系、农具词使用变化反映的生产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以展现农业生产方式变迁的轨迹。从知晓率和使用率来看,当下农具词语可分为三类:常用农具词,式微农具词和其他农具词。知晓率和使用率都较高为常用农具词;高知晓率和低使用率为式微农具词;知晓率和使用率都较低为其他农具词。其他农具词代表了传统和现代两种农业生产方式的两端——隐退和出现;式微农具词表明传统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逐渐衰落及旧式农业机械的被取代;常用农具词显示当下农业生产方式所处的阶段——传统与现代的交叉期,这种交叉并不是中点的交汇,而是机械赶超人力、畜力的交叉。农具词语使用的社会特征差异明显,并主要反映在传统农具词和新兴农业机械词上,年龄、常住地、受教育程度、职业等社会因素都与农具词语使用密切关联。从年龄层面来看,对传统农具词的知晓和使用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对新兴农业机械词的知晓度则呈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从常住地层面来说,距离村庄越近,对传统农具词的知晓和使用越好;距离村庄越远,对新兴农业机械词的知晓度越好。从受教育程度层面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传统农具词的知晓度和使用度越低,对农业机械词的知晓度和使用度越高。从职业层面来看,在传统农具词的知晓和使用上,学生、工薪阶层、农民之间依次呈上升趋势。农具词语使用情况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日益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展现了农村人口日益多元的生计方式,以及农业生产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农机研发技术的进步,居住环境从简陋、粗犷到日益精致的变化,人们观念由拘于个体向看向全体的转变,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引导,都是促使农具词语使用发生变化的因素,通过这些变化,我们能更好的看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