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2008年颁布《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来,教师绩效工资问题倍受关注。绩效工资的实施给义务教育学校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也对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职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要提升组织绩效,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工作,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在实施绩效工资过程中激化矛盾、操作不合理,就会事与愿违。本文针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管理的背景,试图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利弊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绩效管理中最有代表性的制度“绩效工资制”在基层学校的实施过程与结果进行考察研究。本文以唐山某区的初级中学为例,在简要阐述了相关理论背景的基础上,描述了实施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的过程,对学校管理者及教职员工的态度行为做了调查研究,找出了影响学校绩效和学校发展的原因,并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个案研究,揭示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以来,学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并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国内的改革现状,给出了相应对策和解决方法。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及创新点,界定了重要概念。第二部分是第一章,主要从管理模式来分析学校管理和绩效管理,以及二者的重要关系。第三部分是第二章,着重对“绩效工资制”在基层学校的实施过程与结果进行考察研究。第四部分是第三章,结合现状及多方经验给出相应对策。本文对初等中学实施绩效工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是积极而有意义的。特别是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态度行为上,作者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对症下药,以期为今后的绩效工资分配及学校管理工作,乃至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