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在西方文明的侵入下迅速衰败,梁漱溟、费孝通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实际出发,深入探讨了农村现代化中的乡村合作问题,并试图从农村合作组织着手推动农村现代化。回顾梁漱溟、费孝通的乡村合作思想能为当前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提供重要启示。本文采用文献比较研究的方法,全面考察梁漱溟和费孝通乡村合作思想的形成、构想和对其实践可能的探索。研究发现,梁漱溟、费孝通持有不同的文化理念,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不同阐述,最终导致他们提倡不同的乡村合作模式。具体而言,梁漱溟是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将中国的社会结构阐述为伦理本位,费孝通则持文化变迁的主张,将中国的社会结构阐述为差序格局。梁漱溟倡导延续伦理本位,以伦理约束组织农民合作,选择文化改良路径,村学乡学是梁漱溟将乡村合作思想应用于现实的具体表现。费孝通主张打破差序格局,以利益纽带组织农民合作,选择经济改造路径,通过反思丝业合作工厂的组织、运行,费孝通进一步明确乡村合作思想的现实架构。从根本上说,梁漱溟、费孝通的乡村合作思想都有片面化、一元化的导向,因而两人都没有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无法真正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梁漱溟、费孝通乡村合作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当前建设农村合作组织应从不同角度出发调动农民合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