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城市化道路探索——以河南省孙台村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ov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我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还非常滞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当前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也阻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学术界展开了对城市化理论和道路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既有研究都忽略了城市化主体——农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并且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各地的社会、文化和自然因素差别巨大,生产力水平、市场经济水平、工业化水平也相距甚远,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城市化道路。与此同时随着当前国家政策的调整,当前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也获得很大发展,但陈旧的生活方式依然如故,并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  河南省是当前中国人口最多的身份,并且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所以针对河南省农村城市化道路的探索无疑具有巨大的意义。因此,本文以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以社会伦理学为指导,通过对河南省一个普通农村的调研来探索适合当地的城市化道路。  本研究通过综合使用文献法、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对当地的深入了解,得到以下认识: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很低;仅有比例极小的已实现城市化的居民,但更多的是未城市化的群体(包括主动和被动拒绝城市化两种类型);农村居民是否进入城市生活是城乡之间“推——拉力”相互博弈的结果;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巨大的吸引力;农民是否进城生活来自于他们对自己能力、适应性和对迁出迁入的损失收益比的衡量和判断;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实现和未实现城市化的居民对当前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很不满意,并对城市化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抱以很大的期待。  因此,本文认为应通过对当前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建设、通过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来推进当地的城市化进程。这是适合当地的可行性选择。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费用飞速上涨,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加重了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负担。医疗费用上涨引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
该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发,探讨了网络文化的涵义、特征、现状和意义,深入分析了网络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冲击,辨证地看到了网络文化对社会发展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认识
本研究以云南易村为个案,运用了实践社会学理论提倡的动态研究路径,通过对个案村庄进行实地研究,并结合笔者在该村工作期间的大量调查笔记,以参与式理论的视角考察和分析了分田到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其实践变迁与效应,从来都绕不过占人口主体地位的农民阶层。近年来,对地权制度的路径选择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