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为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其干燥根茎作为中药“藏菖蒲”入药。本论文对藏菖蒲根茎的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现代色谱手段(硅胶、ODS、HPLC及Sephadex LH-20)和波谱技术(MS,1H-,13C-NMR)从藏菖蒲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1β4β7α-三羟基桉烷(1),bullatantriol (2), teuclatriol (3), threo-1’,2’-dihydroxyasarone (4) erythro-1’,2’-dihydroxyasarone (5),(+)-de-4’-O-methyleudesmin (6)(+)-de-4’-O-methylmagnolin (7),(+)-桉素(8),(+)-木兰脂素(9),β-谷甾醇(10)。其中化合物1,2,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7,8,9为首次从菖蒲属中分离得到。同时,利用3T3-L1细胞对藏菖蒲各萃取部位的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进行了研究。3T3-L1细胞的促分化活性研究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水部位组的细胞内脂滴比溶剂对照组明显增加,与阳性对照罗格列酮相似。葡萄糖消耗量测定实验表明,罗格列酮、正丁醇萃取部位能显著增加3T3-L1细胞葡萄糖消耗量,而总浸膏、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能极显著增加3T3-L1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采用人肝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实验模型,测定藏菖蒲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初步评价受试化合物对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化合物1,3,6,7,8不同浓度组(1μg·mL-1,5μg·mL-1,25μg·mL-1)细胞葡萄糖消耗均明显增加(P<0.05,P<0.01或P<0.001),增加百分率均大于20%,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阳性对照药物二甲双胍1mmol.L-1组的葡萄糖消耗增加了83.4%。该结果提示倍半萜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可能是藏菖蒲发挥抗糖尿病活性的物质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药藏菖蒲的进一步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