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几乎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贫困,它是国家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动荡的发源地,因而各国政府和学术研究机构都在关注它的存在和发展,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很差,再加上人口众多,导致我国的贫困问题十分尖锐,脱贫工作非常艰巨,基于这样的贫困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贫困问题。扶贫政策的评估有利于提高扶贫政策的绩效,有利于控制返贫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强化扶贫成果,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已经开始进行一系列系统的扶贫政策评估,以提高其所在地的扶贫成效,因而,相对于中国而言,扶贫政策的政策评估研究就显示出了必要性,并且已经迫在眉睫了。辽宁省的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果,满足了大部分贫困人口需要,解决了很多贫困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很多贫困问题存在,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有很大的难度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辽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辽宁省的基本情况和贫困人口的现状,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扶贫思维,根据贫困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调整和完善扶贫政策,努力提高扶贫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对辽宁省扶贫政策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邓恩政策评估标准理论。根据其评估标准进行分析,比较了国内外有关政策评估标准的相关理论,阐述辽宁省贫困政策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层次结构上将综合政策评估标准中的效果、效率、公平性、回应性四大标准,对比组织、管理、规划、宣传四个方面来反映辽宁省扶贫政策的进程及呈现的问题,有助于检验贫困政策的成效,实现对辽宁省扶贫政策宏观效应和微观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综合把握,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监督和管理政策执行、完善扶贫政策资金管理、建立动态的扶贫政策、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是解决辽宁省扶贫政策问题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政策事实为依据,结合实证分析问题成因,发现辽宁省贫困政策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努力为决策者提供贫困政策制定和完善的依据,并通过整合与配置政策资源,促进辽宁省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