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吸收劳动力就业、助力产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产生资金需求时,往往因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如固定资产等价值量过低,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这也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专业化的融资担保机构以及不断创新的融资担保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而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的存在,又使得担保过程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研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的窘迫处境,弱化当前融资担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进而推动融资担保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将切实地促进紧缺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信贷融资体系,提高信贷市场的高效运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本文意在讨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融资担保模式,首先,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成因,运用数理模型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以及融资担保难进行了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其次,本文基于促成融资担保过程中三个主要参与方合作的考虑,从融资担保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解决对策。其一,从需求层面。中小企业需要银行贷款支持,但中小企业抵押不足,银行又顾忌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从而不给予中小企业贷款支持,由此中小企业需要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打消银行的顾虑;其二,从供给层面。如果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做出融资担保,承诺在中小企业不能归还银行贷款时进行偿付,那么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转变成了担保机构的风险,这恰是此前贷款银行的顾虑,不过是贷款银行将皮球踢给了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如何规避这一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一层面上,本文不仅提出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致使融资担保供给不足,也分析了贷款银行对于担保机构道德风险的担忧,贷款银行对于借款企业和担保机构任一方的不信任都可能使得合作流产,融资担保也无从谈起。新型融资担保模式有助于解决上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困境,本文分别对商业银行风险再转移和担保机构风险分散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理推导,以期解决融资担保的供给不足问题。其中,借款企业抱团增信的互助基金、行业性担保、担保机构抱团增信以及桥隧模式有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再转移,提高商业银行参与融资担保的积极性;而担保机构的比例担保、反担保、再担保、担保换期权、路衢模式以及成本共担模式有助于担保机构进行风险分散,从而解决担保机构对于融资担保的供给不足问题。最后,文章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数理推导,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制度建立健全与创新完善,提出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通畅的多方沟通机制、担保资金补偿机制以及担保过程中风险的分散转移机制,并应鼓励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担保模式的尝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