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能源相比较,地热能具有环保、清洁、再生等优势,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目前国内地热开发主要集中在华北、关中盆地和广东沿海地区,黑龙江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正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林甸县。本文研究区位于哈尔滨市东北的呼兰区大顶子山地区,尚未系统开展地热资源评价工作,因此在该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地热勘查主要集中在松嫩盆地中央凹陷区的林甸县、大庆市及其周边地区。并初步圈定地热田范围,其东侧边界位于绥化市-肇东县一带。本次研究工作在大顶子山发现中低温地热田,将现有地热田边界向东推进40余公里。该低温地热田,为(Ⅱ)类Ⅱ-1型,热储层为白垩系泉头组二、三、四段的砂岩含水层;盖层为白垩系嫩江组、姚家组和青山口组;热量来源于幔源热。地热水中氟含量18.75mg/L,为具有医疗价值的“氟水”,可供理疗、洗浴、供暖。研究区位于松嫩盆地东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6.1mm,部分降水于盆地边缘下渗补给地下水的同时,岩体中的热量被冷的地下水“冲刷”带走。从而造成区内地温梯度低于平均值。这表明在松嫩盆地东部白垩系地下水补给区内,受地下水的影响地温场地温梯度偏低,地下水携带热量在中央凹陷区富集。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松嫩平原地温场具有“三高”特征,即热流密度高、地温梯度高、地温高。盆地平均地热梯度3.7℃/100m,属于高地温梯度盆地,但其北部倾没区和西部斜坡区大部份属于中低地温梯度区,地温梯度小于3.7℃/100m;中部坳陷区地温梯度较高,东北和东南隆起区最高。本次通过对大顶子山地热1井测温资料推算研究区内平均地温梯度仅为2.22℃/100m,低于区域地温梯度平均值。本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顶子山地热资源勘查》项目的基础上,充分收集研究区内地质、水文地质、物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地热的热储、热源、通道、地热流体的特征;对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热储层的地热资源总量为6.36×1015J,其中水中储存的热量9.54×1014J,区内单井可开采量802m3/d。此外,根据研究区内地热水温度及水质特征分析,该地热水可用于地热供暖和洗浴疗养方面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