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毋庸置疑。马基雅维利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一再被证实对身心健康有显著消极影响,然而学界尚不清楚该人格特质通过何种机制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因而,本研究着眼于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并试图对两者之间的边界条件与内部机制进行探讨。以往研究表明,性别、年龄是许多疾病的常见风险因素,对个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不同性别、年龄群体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水平也存在差异。其次,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生活方式因素已经超过遗传和医学因素,成为影响健康的首要因素。大多数健康行为模型和健康研究也将健康生活方式的指标置于人格与健康结果之间作为中介,因此,本研究将生活方式作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之间的桥梁。此外,社会支持一再被证实与人格、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密切关联,能够缓冲人格对健康的影响,其应当会影响人格、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强弱及方向。综上,本研究旨在通过三个子研究验证性别、年龄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调节作用,以及生活方式、社会支持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研究一:通过大样本调查,揭示探究马基雅维利主义、生活质量在我国学生中的现状,探究性别、年龄对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的调节作用。在中小学生(6258人)与大学生(1161人)两个样本中进行调查。中小学生样本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版(KMS)、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 QLi 4.0),大学生采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MP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SF-36)。结果显示,在中小学生与大学生群体中,男生马基雅维利主义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在中小学生群体,男生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女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男生生活质量显著差于女生;在中小学生与大学生群体中,马基雅维利主义得分随年龄呈上升趋势,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在中小学生群体与大学生群体中,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别能够调节中小学生与大学生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年龄能够调节中小学生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二:对马基雅维利主义影响生活质量的内在机制进行探究,探讨生活方式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对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以116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MPS)、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Healthy Lifestyle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SF-36)、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开展调查。结果显示,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方式(r=-0.29,p<0.01)、社会支持(r=-0.24,p<0.01)、生活质量(r=-0.30,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生活方式(r=0.44,p<0.01)、社会支持(r=0.38,p<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生活方式与社会支持(r=0.32,p<0.01)呈正相关;(2)马基雅维利主义仅能通过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对生活质量产生间接影响(β=-0.14,p<0.05,95%CI[-0.21,-0.08]);(3)社会支持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方式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三:通过纵向设计,对研究二确定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验证。以37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间隔10个月的追踪研究,对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工具同研究二。(1)控制T1生活质量后,T1马基雅维利主义对T2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0,p<0.01,95%CI[-0.32,-0.11]);(2)T1马基雅维利主义既可以直接影响T2生活质量(β=-0.13,p<0.05,95%CI[-0.23,-0.03]),也可以通过T1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对T2生活质量产生间接影响(β=-0.07,p<0.05,95%CI[-0.12,-0.04]);(3)T1马基雅维利主义既可以直接影响T2生活质量(β=-0.13,p<0.05,95%CI[-0.22,-0.04]),也可以通过T2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对T2生活质量产生间接影响(β=-0.06,p<0.05,95%CI[-0.12,-0.01]);(4)社会支持在T1马基雅维利主义与T1生活方式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1)在我国学生群体中,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且马基雅维利主义是导致较差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在我国学生群体中,马基雅维利主义水平与生活质量具有性别、年龄差异,性别、年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的关系;(3)生活方式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生活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即马基雅维利主义会通过影响个体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4)社会支持能够缓冲马基雅维利主义对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