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实间挣扎——论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知识分子形象孕育、知识分子形象展示以及知识分子形象形成的深层原因这三个方面对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笔者认为,池莉小说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是以社会转型和作家本人切身的生存体验为契机,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或在精英立场与世俗生活间游离,或成为生存的弱者,或与世俗社会相隔膜,或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总之,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他们已成为尴尬而无奈的灰色人物。池莉小说对知识分子所进行的调侃和嘲笑,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学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历程中的审美观念的嬗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池莉本人对知识分子问题在多维视野中的独特思考。与传统作家的精英立场不同,池莉站在小市民的立场上把知识分子拉回普通人的生活场域,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来写,这恰好也从另一维度反映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知识分子的真实存在。
其他文献
在圣经批评的众多门类中,悲剧范畴处在一个边缘位置,作为有可能阐明圣经文本潜在意义的悲剧观念与圣经的关系很少被国内学者仔细而又系统地研究过。然而通过对圣经文本的仔细
苏轼兄弟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评论家却囿于传统观念,并未对之作出合理的评价。近年来苏轼兄弟和“四学士”辞赋虽越来越受关注,但仍缺乏
当我们把“十七年”诗歌和“第三代”诗歌看作话语,并从话语的诸要素方面进行对应性考察时,发现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写作状态及文本构成具有诸多极端的对应性特征。这些对应性的考
桓范是曹魏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生于经学世家、名门望族,《世要论》是其代表性著作。该书产生于动荡不安、学术交融的魏晋时代,以致展现出驳杂的思想。长期以来,学界对该书
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宏观整体把握,深入分析中国古典美学,提出了潜性美学范畴的概念和“忘”作为一个潜性美学范畴的论断。分析认为,中国古典美学存在着类似于古典文论潜体
本文是在对于坚的整体诗作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梳理之后,对于坚诗歌文本所具有的内在同一性和实质性做出的分析与总结。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笔者借用了弗莱原型批评的理论,为于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诗人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一生中,宗教是影响她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宗教诗在她诗歌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以罗塞蒂的宗教诗歌为研究
本文的研究集中于六朝涉及女性表现的诗歌,试图抛开习见的从表现对象或创作者角度展开分析的思路,就这一时期诗歌本身所反映的男女视角的不同以及诗作题材的不同,来考察女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