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aku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宏观整体把握,深入分析中国古典美学,提出了潜性美学范畴的概念和“忘”作为一个潜性美学范畴的论断。分析认为,中国古典美学存在着类似于古典文论潜体系样的潜性美学范畴,它们所具有的潜性与渗透性特点,使得它们长期以来被人们所漠视,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忘”就是一个典范的潜性美学范畴,其最初是作为达道的方法论存在的,是一个哲学范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忘”潜在性地向美学范畴演变,被士人们不自觉地应用于诗论、书论、画论之中,并被许多人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践行于生活之中,影响着士人的人格构建和发展。作为有别于其它美学范畴的忘,其在古典美学中的价值可谓大矣。有感于此,在提出潜性美学范畴概念的基础上,对作为潜性美学范畴典范形态的“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以求能够引起学术界对潜性美学范畴研究的重视。立论上,首先勾勒其从哲学到美学演变的过程,证其作为潜性美学范畴存在的合理性;其次对“忘”进行心理分析,力争揭示其丰富的心理内容;最后考察其落实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意义,倡导把“忘”践行于实际文艺生活中的行为。视角与方法选择上,从文字学、心理学、美学等多角度对作为典范潜性美学范畴的“忘”进行分析、考察、比较,力求历史动态性的对作为美学范畴的“忘”作一全面的呈现,揭示其美学存在意义。
其他文献
武侠小说是中国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型,而港台武侠小说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了全球华语文学圈,赢得了最广泛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从而使得港台武侠小说的兴盛不仅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描述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理论命题之一。本文试图关注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诸种
雅斯贝斯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直在努力地研究人的存在,认为悲剧是对存在本质的意识。哲学在他看来,等同于哲学信仰。这种哲学信仰既不同于宗教信仰又不受制于科学,而
在圣经批评的众多门类中,悲剧范畴处在一个边缘位置,作为有可能阐明圣经文本潜在意义的悲剧观念与圣经的关系很少被国内学者仔细而又系统地研究过。然而通过对圣经文本的仔细
苏轼兄弟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评论家却囿于传统观念,并未对之作出合理的评价。近年来苏轼兄弟和“四学士”辞赋虽越来越受关注,但仍缺乏
当我们把“十七年”诗歌和“第三代”诗歌看作话语,并从话语的诸要素方面进行对应性考察时,发现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写作状态及文本构成具有诸多极端的对应性特征。这些对应性的考
桓范是曹魏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生于经学世家、名门望族,《世要论》是其代表性著作。该书产生于动荡不安、学术交融的魏晋时代,以致展现出驳杂的思想。长期以来,学界对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