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宏观整体把握,深入分析中国古典美学,提出了潜性美学范畴的概念和“忘”作为一个潜性美学范畴的论断。分析认为,中国古典美学存在着类似于古典文论潜体系样的潜性美学范畴,它们所具有的潜性与渗透性特点,使得它们长期以来被人们所漠视,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忘”就是一个典范的潜性美学范畴,其最初是作为达道的方法论存在的,是一个哲学范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忘”潜在性地向美学范畴演变,被士人们不自觉地应用于诗论、书论、画论之中,并被许多人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践行于生活之中,影响着士人的人格构建和发展。作为有别于其它美学范畴的忘,其在古典美学中的价值可谓大矣。有感于此,在提出潜性美学范畴概念的基础上,对作为潜性美学范畴典范形态的“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以求能够引起学术界对潜性美学范畴研究的重视。立论上,首先勾勒其从哲学到美学演变的过程,证其作为潜性美学范畴存在的合理性;其次对“忘”进行心理分析,力争揭示其丰富的心理内容;最后考察其落实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意义,倡导把“忘”践行于实际文艺生活中的行为。视角与方法选择上,从文字学、心理学、美学等多角度对作为典范潜性美学范畴的“忘”进行分析、考察、比较,力求历史动态性的对作为美学范畴的“忘”作一全面的呈现,揭示其美学存在意义。